王躍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外頭喫飯回來,保姆在看世博會開幕式。適逢焰火齊放,保姆嘖嘖而嘆:知道要花多少錢啊!我啞然以對。我知道她家房子前年燒掉了,至今居無所棲,舉家在外打工。那個冬天,全村的房子毀於火災。尾聲時解說詞大意:世博精神已融入民族精神的寶庫。什麼是世博精神?這世道太容易出精神了。精神!倒過來唸吧。
往露臺小坐,雨霧連天。三年前栽下的青藤已爬得滿牆,忍冬花開始打苞。花牆上栽的月季一茬紅,一茬白。也許是雜交的,不同基因交替作用,全亂套了。拍死蝸牛無數。蝸牛是兒子前幾年頑皮養的,已然成災。
我說青藤爬得滿牆,就有朋友提醒:青牆裏怕有蛇。我告訴說:這是所謂屋頂花園,其實就是個大陽臺,不怕有蛇,只恐飛龍。我說拍死蝸牛無數,有朋友說:蝸牛也是生命。我說不拍死蝸牛,它們會爬到牀上來,我做不到“愛惜飛蛾紗罩燈”,佛祖恕我。
目前中國教育極不利於培養國民閱讀習慣。中國是個考試大國,人們自小都是爲了應付考試而讀書。大多數人的所謂讀書,就是讀教材。教材算不上真正的書。舊時科舉考試走進死巷子時,讀書人只讀《大題文庫》、《經義五美》之類的考試書。如此,文化走向了自絕之路。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爲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由是觀之,暴政出暴民。
研究文學的人必須是要讀原著的,但因爲做論文得引用別人的觀點,結果有的人只讀別人的研究專著而遠離文學原著。如此研究,捨本逐末。簡單的比方是:第一個研究者是把米做成飯;第二個研究者把剩飯再炒一次;第三個研究者把剩飯炒成蛋炒飯……最後,成了面目全非的餿飯。學術界創見少,病在此處。
下着雨。陽臺角上的落水管,裝修時包進去了。傳出的水聲,叮叮咚咚,頗有泉意。想起在老家建的房子了。依山而起的小屋,屋後有山泉,日夜汩汩。屋前那棵月季很碩壯,上週回去時見有花苞百餘,想必現已怒放如火焰。櫻花是謝過了。新長的桂葉如雀舌。雨夜並不妨礙蛙鳴,還有千軍萬馬的蟲子的叫聲。
雍正元年初,朝廷於京城煮粥賑饑,來京就食的窮人很多,皇帝命煮粥期限延長,每日增撥銀錢和糧食。直隸、山東、河南籍的饑民距京城較近,朝廷發給銀錢勸遣他們回家。官府把事情做得很細,查明直隸等近京三省入京饑民共一千二百九十六名。我想,那時沒有城管隊,不然饑民無藏身之地。影響首都形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