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地二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外,他們還鄭重承諾,南唐將每年向後周進貢鉅額的金銀珠寶、精美綢緞,這些財富本可用於國家的建設與民生的改善,但此刻卻成爲了和平的籌碼,只爲換取後周的寬容與理解,讓這場已經讓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的戰爭能夠早日結束。在交涉的過程中,李德明與孫晟的言辭懇切,情感真摯,他們不僅是在爲南唐爭取一線生機,更是在爲天下蒼生祈求安寧。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周世宗柴榮,這位以非凡膽識與卓越智慧着稱的君主,正屹立於國家興亡的關鍵時刻。他凝視着地圖上的淮南之地,那裏已大半落入後周的版圖,各路大軍如秋風掃落葉般勢不可擋,所向披靡。望着這份輝煌戰果,柴榮的心中卻無絲毫懈怠與自滿,他深知,真正的勝利不僅僅在於領土的擴張,更在於國家意志的堅定與對手的徹底臣服。
於是,他站在高高的城樓上,目光如炬,語氣堅定地向衆將領宣告:“我後周之師,所向無敵,然朕心所願,非止於此。除非整個長江以北盡歸我後周版圖,否則,朕決不退卻半步,誓要完成一統江山的宏圖大業!”此言一出,全軍上下無不熱血沸騰,士氣高昂,誓要追隨世宗,完成這不世之功。
面對周世宗如此強硬且不容置疑的態度,南唐使臣李德明內心五味雜陳。他深知,此番和談之路荊棘密佈,艱難異常,但身爲臣子,又不得不承擔起這份責任,硬着頭皮向金陵城中的李璟皇帝稟報實情。在返回的路上,李德明心中反覆思量,如何才能說服君主接受這割讓整個長江以北的極端方案,以換取國家的暫時安寧。
周世宗柴榮見李德明面露難色卻態度誠懇,心中不禁生出一絲敬意。他深知,李德明此舉亦是出於無奈,便點頭應允了他的請求,並親自挑選了忠誠可靠的供奉官安弘道,攜帶自己的親筆詔書,護送李德明返回金陵。這份詔書,字裏行間不僅表達了周世宗對南唐歸順的迫切期望,更透露出一種寬容與仁慈——若南唐真心歸順,則兩國可化干戈爲玉帛,戰事即刻終止,百姓免遭戰火塗炭,共享太平盛世。如此一番安排,既彰顯了周世宗柴榮作爲一代明君的雄才大略與仁心宅厚,也爲後世留下了一段關於智慧與勇氣、和平與統一的佳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晟見狀,亦請求隨同返回,他深知此行不僅關乎個人生死,更關乎南唐的命運。在歸途中,三人各懷心事,卻也相互扶持,共同面對未知的命運。
回到金陵的那一刻,夜色已深,月華如練,李德明踏着沉重的步伐,心中既有完成使命的釋然,也夾雜着對即將揭曉之事的不安。他小心翼翼地將後周那份承載着國家意志與戰略考量的立場聲明,以及周世宗親筆撰寫的詔書,一字一句,準確無誤地呈遞給了南唐國君李璟。李璟接過這沉甸甸的文書,燭光搖曳下,他的面容在光影交錯中顯得格外複雜,既有對強鄰實力的深刻認識帶來的無奈,也有身爲國君,面對國家未來走向抉擇時的彷徨與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