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地二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而,當大軍行至六合城附近,一片即將兵戎相見的緊張氛圍中,王景達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下令軍隊停止前進,轉而在距離六合城二十餘里的開闊地帶安營紮寨,紮起了密密麻麻的營帳,宛如一片移動的鋼鐵森林。此舉,在外人看來,既像是在對宋軍的力量表現出某種程度的忌憚,不敢輕舉妄動;又似乎在暗中籌劃着什麼,對戰局保持着一種謹慎而微妙的保留態度。
而在宋軍大營之內,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迅速傳開,激起了將領們的強烈反應。他們紛紛躍躍欲試,請求趙匡胤下令,趁着南唐軍隊立足未穩,士氣受挫之際,發起猛烈的追擊,力求一戰而定,徹底擊潰南唐的企圖。營中戰鼓擂動,士氣高昂,彷彿勝利已在眼前。
然而,面對衆將領的激昂請戰,趙匡胤卻展現出了一位卓越領袖的沉穩與智慧。他並未被眼前的戰果衝昏頭腦,而是冷靜地召集幕僚,深入分析當前局勢。趙匡胤深知,戰爭不僅是勇氣的較量,更是智慧與策略的博弈。他認爲,此刻貿然出擊,雖可能獲得短暫的勝利,但也會過早地暴露宋軍的底牌,讓南唐軍隊有時間調整策略,甚至可能引來更猛烈的反擊,使後周軍陷入被動。
因此,趙匡胤力排衆議,決定採取守勢,按兵不動。他命令部隊加強防禦,同時密切監視南唐軍隊的一舉一動,靜待最佳的出擊時機。趙匡胤的決策,體現了他作爲一代明君的深謀遠慮和非凡膽識。他相信,真正的勝利,往往屬於那些能夠耐心等待、精準把握戰機的人。而歷史,也將證明他這一決定的正確性。
數日後的清晨,天際剛泛起魚肚白,南唐軍營中便瀰漫起一股壓抑已久的躁動與決絕。將領們深知,拖延已非良策,唯有主動出擊,方能尋得一線生機。隨着一聲令下,南唐大軍如潮水般湧出營寨,鐵蹄轟鳴,塵土飛揚,直逼六合城下。城樓上,守軍嚴陣以待,箭矢如雨,卻難掩南唐士兵眼中那不顧一切的瘋狂。
趙匡胤,這位以後宋朝的開國君主,立於中軍帳前,目光如炬,洞察秋毫。他深知,此戰不僅關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一戰。見南唐軍隊已入甕中,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隨即大手一揮,沉聲喝道:“全軍聽令,反擊之時已至,務必以雷霆萬鈞之勢,讓敵人見識我大周兒郎的英勇!”
隨着趙匡胤的命令傳遍三軍,將士們如同被點燃的烈火,瞬間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他們吶喊着,衝鋒着,每一次刀劍相交都伴隨着敵人倒下的身影。戰場上,戰鼓雷動,旌旗獵獵,後周軍的士氣如虹,他們不僅是在爲勝利而戰,更是在爲國家的統一、民族的榮耀而戰。
經過一番殊死搏鬥,南唐軍隊終於抵擋不住後周軍的猛烈攻勢,陣腳大亂,五千餘名將士倒在了血泊之中,成爲了這場戰役的犧牲品。勝利的曙光照亮了後周軍將士的臉龐,他們相互攙扶,慶祝着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然而,對於戰敗的南唐士兵而言,這卻是無盡的絕望與災難。上萬名殘兵敗將,在絕望的驅使下,爭相逃往長江邊,企圖通過水路逃離這片死亡之地。然而,狹窄的江面與有限的渡船卻成了他們逃生的最大障礙。在爭搶渡船的過程中,他們相互推搡、踐踏,甚至不惜以命相搏。最終,許多人未能逃脫溺水的命運,江面上漂浮着密密麻麻的屍體與殘破的舟楫,整個場景淒涼而慘烈,令人不忍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