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大海出招先生倒黴 (第1/2頁)
王文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從村頭交手失敗後,兩個原來對大海很不服氣的同學,比之前老實了一些,但心裏仍然不服氣。可又過了幾天,他們在縣學的同學來跟他們相聚,說起了上私塾和宋大海,那同學給他們講述了大海在縣學時的事蹟,他們纔算是徹底臣服了。他們的結論是:大海的爹是宋江,看來宋江的兒子也不簡單!
這天,課間休息的時候,這兩個同學又特意把大海約到了祠堂旁邊的老榆樹跟前,說:“大海班長,請你站穩了,我倆正式向你行大禮,請求你同意我們跟你結爲好兄弟。從今以後,我倆甘願永遠跟隨你,做你的護衛,做你的大兵。請你接受俺們的大禮!”
說罷,二人竟卟嗵卟嗵跪下,給大海磕了三個響頭。
私塾開學不到半個月,太公親自來看了三次,不但站在門口觀看先生講解、學生聽課,還特意讓管家給他安了桌子凳子,跟學生一樣坐在後面聽課。他認爲自己既是東家,又是督學,他不但投資設立私塾,還要監督指導教學。
當初,在那五個先生候選人當中,太公之所以選了這個姓鄭的,是看中了他的三個特質。第一個就是他的名字。太公一聽他姓鄭名義,字光明,就覺得這個人一定很正派,做事很公正,又重道義,心裏也有堅定的主張,心底定是一片光明,所以單單這個名字,就已經給了太公很深很重的好感,第二,太公就跟他探討了孩子的培養教育、家庭治理、國家社會管理等等問題。太公覺得這個人跟他的觀點幾乎完全一致,兩人交談甚歡。第三呢,就是這個人曾經在縣學教過書,後來因爲看不慣學長和督學收受學生禮物的行爲,辭掉了縣學的職位回到鄉里來的。從這一點來說,太公覺得此人教學的水平和學識水平,肯定比另外四個要強得多。有了這三條,至於長相,還有說話的聲音,太公似乎沒有察覺到,也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同於常人的地方,因此他在跟五位先生分別交談之後,果斷定下了這位鄭義先生。
開學半個月,太公不但每隔三五天就來教室裏看一下,聽一下,還要跟這位鄭先生交談一次,溝通一下,瞭解學生的表現,也聽聽他的想法。一來二去的,太公竟跟鄭先生成了無話不談很是默契的好朋友,加之兩人年齡懸殊不大,對什麼人生,國家大事,官場風氣等等,有着許多相同的見解和看法,這令兩人彼此都覺得心靈有些靠近。特別是一開始鄭先生對於宋大海的表現很是滿意,他對太公說,“您的這個孫子啊,將來可不得了,他不但聰明,而且最有頭腦,反應特別快,還能做學生領袖。”
鄭先生把一開始大海如何幾句話鎮住了那幾個同學的事,大海學習紮實認真,學的又好又快這些事講給太公聽。太公聽着這些,心裏那個舒暢,就像有一泓清泉在心裏汩汩流淌一般,清爽舒適痛快。他辦這個私塾爲的什麼呀?不就是爲了讓孫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將來能真正有學識、有本事、有能耐嗎?由此看來他的這個決定這個安排是無比正確的。有此考慮,太公每次跟先生交談,都要說,“這孩子啊,進步可不小哇,只是不定性,好不了幾天;說不定啊,又會出點什麼事。遇有這種事的時候,你對他可千萬不要客氣,要求得越來越嚴,咱都明白,嚴是愛,寬是害,不能由着他性子來,你管的越嚴,卡的越死,他才越能學點東西,做點正事,將來也才能真正有出息呀。”
其實這何嘗不是鄭先生的主張呢?
剛開學這段時間,大海給鄭先生和爺爺的印象是蠻不錯的。可誰又能知道大海心裏的苦呢?一開始他也確實是一腔熱情的想學好。他想,在縣學沒學好,被趕了回來,令爺爺十分的惱火也十分失望。而今,爺爺爲了自己,把學堂搬到家裏了,自己要是再不好好學,那可就真的對不起爺爺了。所以他下決心要好好學。可惜這熱度只保持了不到半月,大海就產生了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感覺,這個私塾簡直就是個牢籠,把他囚在裏面,每天除了喫飯,都在這間屋子裏,天天如此,除了背書就是聽這位鄭先生唸唸有詞的所謂講解,再不就是聽鄭先生訓話;每隔三五天,爺爺還要跟他談一次話,無非就是問問先生的教學情況,他和同學的學習情況,然後爺爺就要訓話,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他覺得自己頭上就像傳說中孫悟空戴的那個金箍,越箍越緊、越箍越緊,也越來越難受,越來越痛苦。與此同時,他還特別想念宋大膽、朱鐵拳他們,也想念宋鐵柱他們。尤其是聽宋鐵柱說,宋大膽和朱鐵拳來找過他,他心裏就更不安寧。又過了兩天,發生了一件事,把他的心底已經差不多熄滅了的火又拱了起來。
那天,他們正在上課,突然聽到大門外有吵嚷聲,聲音越來越大,只是聽不清楚到底是誰、爲了什麼在吵?正這時,他從門口望見爺爺和管家急匆匆向大門口跑去;又過了一會兒,這聲音平息下去了。到中午喫飯的時候他才知道,有幾個小夥子,在大門外大聲吆喝着要見他,看大門的僕人既不讓他們進,又制止他們在大門外喧譁,這才發生了爭執和吵嚷,管家和太公出去之後,才趕走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