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籌備南下(三) (第1/4頁)
庚午199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艱苦訓練,士卒們對三段式陣型的演練已經基本熟練,幾個負責指揮的百戶也能數量額根據訓練大綱帶領士卒們自主訓練,王珏終於可以騰出全部的精力來去燕子新火器。
想要在大明做出真正意義上的如後世一般的的手雷或者手榴彈是不可能的,首先在互毆奧德威力和穩定性上就達不到要求,其次一大明如今的科技和製造水平也沒法制造出厚實那些複合材料,自然也造不出可以自燃的引信和保護裝置。王珏只能退而求其次,想辦法利用現有的條件儘量做出適合燕軍將士們配備的簡易版手榴彈,或者 就像二狗之前說的——大號的炮仗。
關於如何提高火藥的穩定性,王珏已經有了一些基礎的想法,只要在後續的製作過程中反覆試驗測試就可以選擇出最優的方案。真正困擾王珏的其實主要還是引信和彈體材質的選擇。
投擲武器的引信必須要有穩定的燃燒速度和足夠的強度,之前那種用油紙和火藥製作的方法肯定不合適,王珏思索良久,最終決定用火繩來作爲新火器的引信。而彈體的材質選擇,王珏一開始想用金屬,但是很快就意識到以如今的鍛造水平,很難快速精確地大量製作,而且以朱棣目前只掌控三郡的狀態,也沒有那麼多金屬資源支持,要不然朱棣也不會下令開設鍛造坊,大量回收廢舊破損的武器回爐重造。
王珏也考慮過陶瓷,畢竟比起稀缺的金屬,燒製陶瓷的黏土是相對而言更容易獲取的資源,而且也同意製作出統一的制式規格。但是很快就被碗蕨再次否定了,因爲陶瓷的子弟不夠堅固,在行軍途中或者騎行顛簸是很容易破碎,這段時間王珏天天喝火器贏得士兵接觸,對軍中的火器也有了一些瞭解,他知道現在就有一種投擲類的火器——蒺藜陶彈,其單體便是用陶瓷製作,內部裝有火藥鐵蒺藜,威力不俗,在軍中頗受歡迎。但是士兵也表示這燕軍這種長途行軍和大規模作戰的戰場環境裏,蒺藜陶彈不但起不到太好的效果,還很有可能因爲火藥不夠穩定的原因誤炸到自己人。
最後王珏還是決定選擇用竹子來作爲單體的材料,雖然竹子的強度有限,五大裝填大料火藥,威力上喲所限制,但是勝在竹子極易獲取卻成本低廉,而且竹子的天然結構也使得製作過程變得更加簡單,也便於改裝和維修,有需要的話甚至可以就地取材製作。而且相比於陶瓷,竹子的彈體也更方便攜帶。
完善了設計思路,王珏便將記得想法向二狗和自己的兩個學生交代了一番,隨後幾人便開始收集材料準備製作。二狗自從陪陳妍散完心之後就一直摩拳擦掌,聽到可以製作火器了,自然興奮異常。
王珏先是找朱高熾在燕軍訓練場地空曠無人的地方要要了一塊場地留作測試,這次要做的可是大傢伙,肯定不能在家裏做測試,否則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