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或問:敘述宜細,還是宜簡?細寫不算不對。但容易流於冗長。爲矯此弊,細寫須要命得起,推得開。古人說,寫文章要精騖八極,心遊萬仞。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作者觀察事物,無微不入,而後在敘述的時候,又善於調配,使小事大事都能聯繫到一處,一筆寫下狂風由沙漠而來,天昏地暗,一筆又寫到連屋中熬着的豆汁也當中翻着白浪,而鍋邊上浮動着一圈黑沫。大開大合,大起大落,便不至於冗細拖拉。這就是說,敘述不怕細緻,而怕不生動。在細緻處,要顯出才華。文筆如放風箏,要飛起來,不可爬伏在地上。要自己有想象,而且使讀者的想象也活躍起來。
內容決定形式。但形式亦足左右內容。同一內容,用此形式去寫就得此效果,用另一形式去寫則效果即異。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敬悼郝壽臣老先生》短文。我所用的那點資料,和寫郝老先生生平事蹟的相同。可是,我是要寫一篇悼文,所以我就通過羣衆的眼睛來看老先生的一生。這便親切。從羣衆眼中看出他如何認真嚴肅地演劇,如何成名之後,還孜孜不息,排演新戲。這就寫出了他是人民的演員。因爲是寫悼文,我就不必用寫生平事蹟所必用的某些資料,而選用了與羣衆有關的那一些。這就加強了悼文的效果。形式不同,資料的選取與安排便也不同,而效果亦異。
敘述與描寫本不易分開。現在我把它們分開,爲了說着方便。下面談描寫。
描寫也首先決定於要求什麼效果,是喜劇的,還是正面的?假若是要喜劇效果,就應放手描寫,誇張一些。比如介紹老張,頭一句就說老張的鼻子天下第一。若是正面描寫,就不該用此法。我們往往描寫的不生動,不明確,原因之一即由於事先沒有決定要什麼效果,所以選材不合適,安排欠妥當。描寫的方法是依效果而定。決定要喜劇效果,則利用誇張等手法,取得此效果。反之,要介紹一位正面人物或嚴肅的事體,則須取嚴肅的描寫方法。語言文字是要配合文章情調的,使人發笑或肅然起敬。
在一篇小說中,有不少的人,不少的事。都要先想好:哪個人滑稽,哪個人嚴肅,哪件事可笑,哪件事可悲,而後依此決定,進行描寫。還要看主導是什麼,是喜劇,則少寫悲的;是悲劇,則少寫喜的。
一篇作品中若有好幾個人,描寫他們的方法要各有不同,不要都先介紹履歷,而後模樣,而後衣冠。有的人可以先介紹模樣,有的人可以先介紹他正在作些什麼,把他的性格烘托出來——此法在劇本中更適用,在短篇小說中也常見,因爲舞臺上的人物一出來已打扮停妥,用不着描寫,那麼叫他先作點什麼,便能顯露他的性格;短篇小說篇幅有限,不能詳細介紹衣冠相貌,那麼,就先叫他作點事情,順手兒簡單地描寫他的形象,有那麼幾句就差不多了。
練習描寫人物,似應先用寫小說的辦法,音容衣帽與精神面貌可以雙管齊下,都寫下來。這麼練習了之後,要再學習戲劇中的人物描寫方法,即用動作、語言,表現出人物的特點與性格來。這比寫小說中人物要難的多了。我們不妨這麼練習:先把人物的內心與外貌都詳細地寫出來,像寫小說那樣;而後,再寫一段對話,要憑着這段對話表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來,像寫劇本那樣。這麼練習,對寫小說與劇本都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