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根據我自己習作通俗曲藝的經驗,提出下列應該注意的幾點,供大家參考:
(一)把握形式:在民間進行的曲藝裏,不要說是唱的,就是說的也有一定的技巧與形式。我們的新詩須改成鼓詞或小曲才能唱,我們的新小說須改成評書才能說。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利用民間曲藝的技巧與形式,才能把我們的作品說給或唱給人民聽。所以,要爲人民製作曲藝,我們就必須先把握住曲藝的形式。
當然,我們可以創造新形式。但這問題不是我在這裏所要說的。
最妥當的辦法是要寫鼓詞,就要去和藝人學一兩段鼓詞;要寫金錢板就先學會一兩段金錢板。我們自己,即使是粗枝大葉的,若能說或唱一兩段老玩藝兒,趕到寫制這路東西的時候,就方便的多了。
在抗日戰爭中,我認識了唱京音大鼓的富少舫先生和唱犁鏵大鼓的董蓮枝女士。他們請求我給寫新詞,我要求他們先教我唱一兩段。他們真的教給了我兩段最長最難學的鼓書。這點工夫沒白費。等到我提筆試寫的時節,我心中對故事的起落結構及腔調音節的運用已大致的都有個譜兒,寫起來較比順利。寫完,經藝人們再增添或改動幾句或幾個字便可以安腔入弦了。這是個很不錯的辦法。我希望曲藝研究機關能立個講習班,請幾位藝人教給我們說說唱唱,而使我們再寫說說唱唱的作品。
(二)句子要切得開,學習了之後,我們很容易的理會到:故事怎樣佈局,腔調如何運用。最難的恐怕是造句了,我們在這一點上要下很大很大的工夫才能弄得差不離。“說”的比較容易,不在話下,“唱”的可有點麻煩。我們首先要知道:唱的須是韻文,不是隨便信口開河,說家常話兒,因此:“小狗子和他的哥哥小牛兒,在院子裏的雪地上正扭秧歌。”
這麼一句,雖然分開寫出,可並不是韻文,不能夠唱——除非找音樂家另作新譜,那可就出了咱們現在正談的範圍。讓咱們把前邊的兩句改造一下吧。看:
“牛兒狗子小哥倆,院中雪地扭秧歌。”
這麼一來,可就能唱了——儘管不是很好的句子。原來,民間曲藝的詞句雖然是用土語白話造成的,可是它卻受了舊詩——不是新詩——的影響。在一句的平仄排列上,它不像舊詩那樣的嚴格,可是爲了能唱,它的每一句都象舊詩似的那麼出聲兒。切得開就會出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