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得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思齊在撒謊?”吳謝池若有所思,“他是同學會的發起人,人也是他請來的,他把邀請王文博的原因推到死去的張燁身上,是單純怕事,想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呢,還是另有隱瞞。”
程亦安搖搖頭,“其實王文博本身去參加這個同學會都透露着一股怪異,你記得之前的走訪記錄裏嗎,譚明亮他們走訪王文博以前的同事,他們說王文博連公司聚餐都不去,整個人孤僻的要命,我很難想象這樣一個人,會去參加同學聚會。”
“假如我是王文博,父母冷情,失業在家,過得十分落魄,已經很久沒有外出社交。這個時候十年前的舊同學來邀請聚會,我爲什麼會去參加?一定是一個很能吸引我的動機。”
程亦安在筆記本上寫下幾個詞:友誼、愛情、家庭和歸屬感。這是人類社交的基本動機。她先在家庭上打了個叉。
“人渴望與他人建立關係,無非是這四種動機,家庭首先排除,而同學會這種鬆散的沒有核心思想與宗旨的聚會,也排除了歸屬感,剩下就是友誼、愛情。王文博抵達同學會後,幾乎立刻去找了李思齊,而李思齊毆打王文博時,同學會裏的人出來勸架,卻都是圍在李思齊身邊,就連傳說和王文博關係好的張燁,也沒有去關注他,而後王文博沒有和任何人再交流,直接走了。我懷疑,王文博是去找人的,他參加同學會的目的,就是希望見到當年的某個同學,而他對這個同學的情感,很有可能是愛情。”
“而兇手恰好是女人……那王文博會不會找的是沒有參加同學會,但卻抵達了同學會現場的兇手呢?”
兇手用三十多刀殺死了王文博,恨意如此洶湧,而王文博卻對兇手有愛意?
程亦安陷入深思,她始終覺得哪裏有些違和。
“走吧,天快黑了,先回局裏,王文博的電腦破解開了,看看電腦裏面能不能找到什麼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