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求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萬曆十一年,南京隸,蘇州府。蘇州府城水系發達,街道與河道相互交織。河道是重要的交通通道,兩岸分佈着衆多碼頭,街道則依河而建,水陸交通便利,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府城中心是官署集中的區域,周邊街道較爲規整,便於辦公和管理。蘇州府千戶所和蘇州府知府府便位於此處。周圍便是集中的居民區,街道相對狹窄,蜿蜒曲折,建築密度較大;此外各城門附近是交通要道和商業匯聚地,有多條街道由此向城內延伸,構成放射狀佈局,利於人員和物資的進出與流通。
在距離蘇州府城以東約二十里的太倉縣靠近長江的一個小漁村中。一個身着灰色粗布長袍的青年男子在一羣漁民之中顯得格格不入,這個男子名叫趙志高,乃是村頭漁民老趙家的孩子,幼年喪母,他的父親一個人將他拉扯大,他父親本想着子承父業準備將趙志高培養成一個捕魚好手,但卻在一次無意間被村裏的私塾的教書先生髮現了其聰慧過人,是個讀書種子,於是他便跟着那位先生學習,而天賦異稟的趙志高也不負衆望,年僅十三歲便通過了縣試成爲了童生,十五歲又通過了府試,在十八歲那年又一舉通過了院試成爲了一名秀才,本以爲天賦異稟的他能夠繼續一番風順下去,豈料世事無常,通過了院試的他連續參加了兩次鄉試都接連失利,這讓本就信心滿滿的趙志高有些志氣低迷。
對於現在已經二十四歲的趙志高來說,接連兩次的鄉試失利對他打擊着實不小,可是在他這個時代,參加科舉考試卻可以說是他們這樣的讀書人唯一的出路,科舉考試分爲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童試是科舉的入門考試,分爲縣試、府試和院試。縣試和府試通過者稱爲童生,院試通過後纔是秀才,取得秀才資格後才能參加更高級別的考試;鄉試則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通常在八月,又叫秋闈。考試內容以四書五經爲主,考生需從《禮記》《春秋》《詩經》《書經》《易經》中確定一經作爲本經,根據本經義及四書義進行答題。鄉試合格者稱爲舉人,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爲全國性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於春季在京城舉辦。由各省舉人蔘加,考中者稱爲貢士,第一名叫會元;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在皇宮的保和殿進行,是科舉考試的最高級別。殿試合格者稱爲進士,分爲三甲,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可直接授予高官厚祿;二甲、三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或同進士出身。
當一個人連續在鄉試中取得第一名解元,在會試中取得第一名會元,並在殿試中取得第一名狀元,這便是連中三元,如果有人取得如此成績,那將是讀書人的莫大榮耀,當朝取得如此殊榮者僅有黃觀和商輅二人而已!
雖然兩次鄉試失利,但是秀才的身份還是給趙志高帶來了不少的好處,首先便是給自己和自己的父親免除了賦稅和徭役,另外還可以每個月領取一兩銀子和一石米,基本上能夠滿足趙志高一個人一個月的量還能剩下一些。
而此時的趙志高,則是剛剛去太倉縣衙領取完本月的銀糧歸來,本來他家裏還有些餘糧的,但是由於近幾日家裏突然多出了一個人喫飯,這才導致趙志高不得不提前去到縣衙支取本月的銀糧。關於此人的來歷,還得從自己的父親三日前出海捕魚開始說起。
三日前的一個早上趙志高的父親按照慣例出海捕魚,而趙志高則按例去村裏的私塾教書。
待到趙志高上完課回到家後已是酉時一刻,一般這個時候,趙志高的父親已經早早地回到了家並且備好了晚飯,可這日回到家的趙志高卻沒有發現自己父親的身影,趙志高當即便察覺到情況不對,於是趕緊跑到江邊碼頭自己漁船停靠的地方查看情況,等趙志高到了江邊後方才發現自家漁船的泊位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