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TICH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清茹像往常一樣攤開信紙,冬日的暖陽透過玻璃落在她的臉上。
這是她離開故鄉後的第一個春節,但屋外的喧囂和吵鬧似乎和她並沒有什麼關係。
“討債鬼,快點去倒馬桶,天天就曉得寫寫寫,好寫得出滴啥名堂經啦?”
不知道從何時起,嬸嬸的嘶聲力竭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在這曾經的十里洋場,別人口中的五光十色終究只是夢中水月,真實的唯有破舊石庫門弄堂裏的柴米油鹽,以及微胖中年女人終日的喋喋不休。
周清茹的“新家”在揚州路上,離着黃浦江不遠,但卻沒多少所謂的海派氣息。
弄堂口青磚砌成的拱門上鑲嵌着花崗岩,上面雕的是三個魏碑立體字——新康裏,下標阿拉伯數字208,代表着208弄的地址,紅漆方框將這些內容盡數包圍,便成了這座擁有近百年曆史弄堂的“名片抬頭”。
弄堂口是石庫門居民生活的重要元素,在匆匆路過的旁人看來,除了上面的名稱不同,似乎它們都千篇一律,但對於居住在其中的人們而言,這小小的口子卻一定是特徵明顯、各自有異,沒有哪個小孩會弄錯自家的弄堂口,就像沒有人會認錯自己的媽媽一樣。
新康裏的弄堂口是少有的雙層設計,門牌拱門之上就是一戶人家,雙開面的紅邊玻璃窗被黑色鐵欄杆遮掩,兩側則是長長的曬臺,五顏六色的衣服被掛在竹竿上,底層兩堵白漆立面牆,擺着居委會的各種告示和周邊商家的雜物。
從揚州路的弄堂口進去,一路往南,便能穿行到楊樹浦路,馬路對面就是上海第五毛紡織廠,周清茹的表叔表嬸就是這間廠的職工,廠子始建於1938年,前身便是曾經輝煌無比的怡和紗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