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TICH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十分鐘後他們在後樓的餐桌前匯合,一碗用醬油、醋、芝麻香油拌出來的光面就是周學根的最愛,而硃紅娟則更喜歡泡飯配腐乳。
兩人喫得飛快,偶爾講兩句大塊頭和長腳的八卦,光盤後再次兵分兩路,一個回到竈披間端來放在蒸屜裏保溫的大肉包子,一個從門口奶箱裏取回剛送到的新鮮牛奶,放在桌上便衝着三層閣喊上一嗓子:“茹茹,早飯擺臺子上面了,喫好扔到水斗裏,我和你嬸嬸上班去咯。”
周學根和硃紅娟的書報亭已經開業快一個月了,當上“小老闆”的他們卻還是習慣把這場新的征程叫做上班,並且傾注了比以往在毛紡織廠工作時候多得多心血。
兩個人騎一輛自行車晃悠悠地從揚州路上的弄堂口出去,此時的路燈還沒亮,馬路上冷冷清清,只有環衛工人揮動着大掃帚,將上街沿滿地的落葉歸攏在一起。
硃紅娟人到中年,有些發福了,坐在自行車後座自然是不小的“負擔”,以至於遇到小上坡的時候,周學根需要屁股離開坐凳,用身體的重量來踩動踏板,但他從來不喊累,也並不覺得自己老婆比多年前在廠子裏談朋友的時候重多少。
五點的通北路集市已經有一部分早餐店擺出了攤頭,烏黑黑一口大鍋,油條、麻球、粢飯糕在裏面上下翻騰,旁邊高高一摞的蒸屜冒着陣陣白煙,店家掀開一角,露出整整齊齊的大白包子和燒麥。
這些店鋪大多沒有名字,要找到它們全憑街坊鄰居們的記憶,誰家的大餅底子焦脆,粢飯糰加的肉鬆多,誰家的豆漿濃郁香甜,肉包子用料新鮮,全靠大傢伙口口相傳,比起花裏胡哨的門面,這纔是真正的招牌。
對角的街口,周學根把自行車往花壇旁邊一放,腳撐支好,再套上一把環形鎖,將其與綠色的鐵柵欄相連。
硃紅娟則是加快動作把書報亭四開面的玻璃門向兩側打開,這亭子不過兩三個平方,以紅色爲主調,搭配四四方方的玻璃格子和銀白色線條。
頂上橫放一本打開的紅面白書,這是全上海所有東方書報亭的標配設計,文藝氣息頗重,有那麼點戴望舒筆下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巴黎塞納河岸書攤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