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工尺譜 (第3/4頁)
放牛渭河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他也不是一無所獲,對照許多視頻王小二把古琴曲譜的記錄方法掌握各七七八八,雖然不會彈奏但識別已經不再困難,希望對破解嗩吶曲有所幫助。
另外一個收穫就是工尺譜。
這是從唐代開始用來記錄樂曲的一種文字譜,比記錄古琴的文字譜更加簡化,對調式、節奏、拍子強弱等等都有自己獨特的標記,一直沿用到明清甚至民國,很接近現代的五線譜和簡譜。
工尺譜裏面有十個唱名,分別是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分別對應簡譜中的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若是表示升調就在旁邊加個單人旁,升兩個調就加雙人旁,降調就在右下角加一撇,降了兩個調就加兩撇。
表示節奏的符號稱爲板眼,板代表強拍眼代表弱拍,傳說中的一板一眼就出自“工尺譜”的術語。調式也和十個唱名有關係,小工調、乙字調、尺字調等等,都能和現行的曲譜調式一一對應,可以說已經很完整了!
據網上查到的資料顯示現存的工尺譜曲子還是很多的,像常見的《紫竹調》、《蘇武牧羊》等等名曲都是用工尺譜記錄下來的,許多戲班子和民間藝術家現在依舊使用工尺譜記錄曲子,很有研究意義。
王小二對照着網上查到的工尺譜曲譜和石板上的曲譜進行對比,除了偶爾有一兩個符號有些相似外其餘的都還沒找到相通之處,不過這也已經讓他很興奮了。
一個是漢朝的一個是唐朝的,有幾個符號相似就說明二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繫,於是小夥子下定決心學習工尺譜。
幾天時間過去當王小二能夠對着工尺譜唱出《蘇武牧羊》的時候把爺爺嚇了一跳,還不等自己唱完爺爺居然也跟着哼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