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做菜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李研一忙着給小店寫書整理食材推廣食材的時候,雷題也是沒有閒着的,依舊固定在蓉城待一段時間,然後就去各個地方工作,然後順手就帶一些奇奇怪怪的喫食還有一些不常見的食材,調料回來給袁州。
至於到底是衝着每次袁州給的一些自己做的食物作爲回禮還是本身就熱愛這樣幹,那就只有天知地知雷題自己知道了。
雷題見到袁州出來了,立刻拿出一個保溫飯盒來,圓筒形看起來個頭還不小,鋁鐵的顏色,很是普通。
當然一看到這個袁州就知道雷題這次帶的不是食材而是喫食了,而且還是熱食。
也不用袁州開口,雷題自己就能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個清清楚楚,這都是習慣操作了。
“這個可是正宗的孔城米餃,我這次去剛好就碰到了米餃的正宗傳人,好不容易纔讓人給做了好幾個就爲了帶回來給袁老闆你嚐嚐的。”
“要不是我擡出袁老闆你的大名,人大廚也不會給我做的,說是概不外送,還是袁老闆你的名頭好用,大廚直接給我做了二十個,而且還是正宗的上一任傳承人做的,他都已經不掌勺了,這次是破例做的,我也知道這肯定也是袁老闆你的功勞,所以我們一人一半,我給你帶了十個過來。”雷題十分自然道。
有時雷題想要帶些東西回來,但當地是有規定這些東西一般人不準外帶,或者是不讓大量外帶的,一方面肯定是地域保護政策,限制出售一些東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主廚自己的規矩。
每當這個時候,說是帶給袁州的,那麼肯定是一路綠燈,在華夏這片大地上,袁州這個名字那是越來越好使了,但雷題也是十分有分寸的,並沒有藉着袁州的名義做些什麼出格的事情,都是一般的小事,而且做之前都是會先跟袁州說的,因此至今爲止,雷題都順風順水的。
“皖省孔城的米餃確實是一絕,尤其是張宗義老先生獨創的海月蝦米米餃更是聞名遐邇。”袁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