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自成兵臨北京,朱由檢自縊於煤山。清軍入關後爲他上廟號懷宗後取消諡號,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端皇帝后改愍皇帝,葬于思陵。南明弘光政權上廟號思宗,後改毅宗,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隆武政權改廟號爲威宗。
朱由檢自謂:朕非亡國之君,將亡國歸咎於諸臣誤朕,後世亦不乏對他的同情與肯定。
然而也有觀點認爲朱由檢志大才疏,存在剛愎自用,急躁多疑等性格缺陷,對明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朱由檢在位十七年,期間更換朝臣多達幾十位,聽信袁崇煥五年可平遼東的話,這也是袁崇煥最後落了個被凌遲處死的下場。
朱由檢最大的缺點就是生性多疑,難辯忠奸。根本沒有看清東林黨人的本質,崇禎年間東林黨人早已不是當初的爲國爲民的人。
東林黨人實則是江南士紳和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明朝自明成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爲朝廷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財富掌控在皇帝手中。
但是到了仁,宣二帝時被忽悠了,宣宗朱詹基最後一次讓鄭和下西洋,卻觸及江南士紳利益,此後再沒有下西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爲華夏帶來巨大的危機,到滿清時期徹底落後與西方,加上清朝參與篡改華夏曆史,公然爲西方僞史作僞證,奴化百姓,導致華夏百年屈辱,奴清一詞就是這麼來的。
明思宗朱由檢在面對天災,人禍時沒有應對之策,他越勤政,大明滅亡的更快,後世調侃道:朱由檢但凡不那麼勤政,大明也不會十七年就亡了。
最爲可悲的是朱由檢在殺死魏忠賢之後,遼東軍餉沒了,導致兵變不斷,加上天災人禍,農民起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