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幾年後長孫無忌審理房遺愛謀反案,藉機害死他的死對頭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駙馬都尉執失思力也因爲和長孫無忌不和被流放到嶺南,終於長孫無忌成爲了妹妹口中的外戚專政。
長孫安業無才無德,給他高官厚祿也掀不起多大的浪,只會讓人覺得長孫家沒有人才,因此也不樹立政敵。但長孫無忌就不一樣,他是真的有才,遮都遮不住的那種。
所以一旦讓他當官掌權外戚專政是遲早的事,也一定會因此樹立政敵,弄不好長孫家要被滿門抄斬,不知道長孫無忌臨死前有沒有想起當初妹妹的話,相比之下長孫家最有心機的應該是妹妹觀音婢。
歷史沒有如果,吳王李恪在後世百家講壇中史學家,學者對唐朝吳恪評價頗高,文武雙全,貌似太宗。甚至有觀點認爲李恪繼承皇位,大唐或許不會出現武周代唐,武周還唐之事。
後世普遍認爲,不論哪個皇子繼承皇位,只要不是個廢物,昏君,以長孫無忌爲首的關隴集團都會成爲皇權的威脅者,不論是誰當皇帝必除之!唯一不同的是死亡方式,體面的死去或悲催的死亡。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多個兒子,二十幾位公主,結局一個比一個悲哀,可以講唐太宗貞觀年間至唐高宗時期,李世民兒女造反層出不窮,尤其是李恪被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誣陷冤殺,楊妃被逼死,李愔流放。
李承乾長子被廢爲庶人,後徙往黔州,兩年後死在那裏,除去早夭的,剩下的都好不到哪,十四個兒子不是被構陷而亡就是一句話:不爭皇位就要死,爭奪還有一線生機,在李世民貞觀年兒子造反也成了常態。
其原因就在於李世民開了玄武門之變殺兄滅弟,囚父先河,後世調侃:李唐皇位都是競爭上崗。
根源還是在李世民本人,過分寵愛魏王李泰,導致李泰有了奪位之心,引發第二次玄武門之變,太子李承乾,駙馬杜荷,侯君集起兵謀反,齊王李佑謀反被誅牽連出了太子李承乾和漢王李元昌等人的謀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