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魏徵自少孤苦貧寒,雖窮困潦倒但有大志向。早年不事生業,出家成爲道士。他喜好讀書,涉獵廣泛。眼見天下將要大亂尤其屬意於縱橫之說。
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有治國的才幹,性情又耿直,從不退縮屈服。李世民與他談論總能欣然接受他的意見。
魏徵也爲遇到賞識自己的君主而喜不自勝,於是把心裏的想法全部說出來,毫不隱瞞。唐太宗和魏徵的君臣關係傳爲千古佳話,魏徵敢言直諫,唐太宗善於納諫,二人和羣臣一起開啓了貞觀之治,大唐的國力蒸蒸日上。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非常悲痛的說:“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既然二人的關係這麼好唐太宗爲什麼要在魏徵死後推倒了親自爲魏徵寫的墓碑?其實唐太宗和魏徵是一類人,他們都非常的自律而且爲了一個目標能夠堅持到底。唐太宗的人設是明君,魏徵人設是名臣,兩人爲了各自的人設而努力奮鬥。
但是侯君集和杜正倫謀反卻讓君臣的關係出現了一點裂縫,杜正倫是魏徵推薦的,唐太宗以此認爲魏徵和杜正倫是一夥的,魏徵也有可能參與謀反,所以他非常生氣。但是魏徵已經死了,唐太宗只能推倒魏徵的墓碑以發泄自己內心的憤怒。或許唐太宗也是找個機會來發泄一下一直以來魏徵犯言直諫讓唐太宗受的氣太多了。
《唐史》中多次提及魏徵犯言直諫,搞得唐太宗李世民有時下不了臺,只能回後宮發泄而言:田舍翁欺人太甚,朕想殺人。卻被長孫皇后借古比今勸阻,長孫皇后力保了不少忠臣,唐太宗面對長孫皇后勸阻還是聽的。
唐太宗是有自己的人設的,所以唐太宗不會允許自己出現對待功臣不公正的污點,只是要找個臺階而這個臺階就是唐太宗徵高句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