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武十一年任隴西太守,擊破先零羌,討降參狼羌,使隴右諸羌平定,後入朝任虎賁中郎將。
建武十七年任伏波將軍,領兵南下平定“二徵起義”,安定嶺南。因功封新息侯,馬援行軍所過經常爲郡縣修治城郭,穿渠灌溉,造福利百姓,並與越人申明舊制,加以約束。
此後匈奴,烏桓侵擾三輔,馬援又主動請兵出擊。建武二十四年以六旬高齡領兵遠征武陵,五溪蠻夷。次年受阻於壺頭,在軍中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死後受人構陷被收回新息侯印綬,又因外戚之家不得封侯預政,故未得入雲臺二十八將之列。
建初三年漢章帝爲馬援平反,追賜諡號“忠成”。唐宋時配享武廟並被宋徽宗加封爲忠顯佑順王,清聖祖時從祀歷代帝王廟。
馬援戎馬多年,在東漢建立前後屢立戰功,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受到後人的崇敬,着有銅馬相法等。
馬援好騎馬,也善於鑑別名馬。他在交趾時獲得了駱越地方的銅鼓便把它鑄成駿馬的模型,回朝後獻給皇帝。
馬援爲後世供獻了兩個成語,一爲老當益壯,二爲馬革裹屍。這兩個成語皆有故事,馬革裹屍源自一次交談,馬援原話意思是:“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戰死疆場,馬革裹屍這纔是一個軍人至高無上的榮耀,誰能知道馬援這句名言一語成讖。
馬援在平定所謂“二徵起義”,實則是當地土着不服大漢,人爲製造對立和分裂,爲後世華夏發展帶來很多麻煩,地緣政治惡化,威脅到國家安全,尤其是海上島嶼主權之爭,華夏海洋利益受到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