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趙國主盟,風雲再湧波瀾(續章) (第1/4頁)
孫蘇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趙國主盟,風雲再湧波瀾(續章)
一、朝堂革新,選賢任能
邯鄲王宮之中,趙王深知欲長久主盟,朝堂吏治清明、人才輩出乃重中之重。於是下詔令全國舉薦賢才,不論出身貴賤,唯纔是舉。一時間,趙國境內才俊紛紛響應。
趙王於朝堂之上親自主持考校,問策於諸賢。其中有一寒門士子李悝,雖家境貧寒,卻飽讀詩書,深諳治國之道。他進言:“陛下,國之興衰,在於農桑與律法。今當大力開墾荒地,興修水利,輕徭薄賦,使百姓富足,則國本穩固。再者,律法當嚴明公正,賞罰分明,使民有所懼亦有所依。”
趙王聞之,深以爲然,當即任命李悝爲大司農,掌管全國農事與賦稅。
又有兵家子弟白起,對兵陣兵法見解獨到。他於演武場之上,以沙石爲兵,演示奇謀陣法,衆人皆驚歎。趙王見其軍事才華,封其爲將軍,令其協助廉頗、趙奢整軍練兵,爲趙國再添軍事臂膀。
隨着這些賢才的任用,趙國朝堂氣象一新,政令通達,諸事皆有序推進。農事上,在李悝的謀劃下,新開墾出大片良田,水利設施不斷完善,糧食產量逐年遞增,百姓安居樂業,國庫亦日漸充盈。軍事方面,白起與廉頗、趙奢等將領時常研討兵法,將新的戰術理念融入軍隊訓練之中,趙軍戰鬥力持續攀升,威名遠揚。
二、經濟拓展,絲路新篇
北疆安寧,南疆穩固,趙國將目光投向了更爲廣闊的經濟領域。趙國欲開闢一條貫穿東西的商貿之路,連接胡地與中原,乃至更遠的西域諸國。
趙王召集國內富商巨賈及能工巧匠商議對策。其中一位名叫呂不韋的商人站出來說道:“陛下,此商貿之路意義非凡,但風險亦大。需先在沿途設立驛站,保障商旅安全與食宿。再者,我趙國盛產絲綢、鐵器、陶器等精美之物,可作爲主要貿易貨品。同時,與沿途諸國簽訂商貿協定,互設榷場,規範貿易秩序。”趙王點頭稱讚,命呂不韋負責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