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烽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而今年春天,天氣異常乾旱,糧食收成僅有往昔年份的一半,這使得原本生活就不寬裕的各家各戶更是舉步維艱。
可若是交不齊這些糧食,那地主就會對村民們惡語相向、百般威脅。自昨日起,但凡交不出糧食者,都會遭到一頓毒打。
一時間,整個村莊都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村民們苦不堪言。
且說這大夏朝,每年要向百姓徵收兩次賦稅。首次收稅時間定在五月份,此時正是第一季糧食收穫之際;而第二次,則安排在秋收結束之後。
在中國古代的鄉村社會里,有一種特殊的角色叫做保長。他們通常由地方政府任命或推舉產生,負責管理和徵收所在鄉里的糧食賦稅事務。
每個鄉只有一名保長,他們並不親力親爲地前往各個村莊收取賦稅,而是依靠當地的地主來代替他們執行這一任務。
在大楊莊這個小村莊裏,地主名叫楊恆。儘管今年的第一輪賦稅徵收纔剛剛啓動,但他表現得異常積極主動。
原來,每個村莊的地主都能夠從所徵收的糧食賦稅中獲得相當可觀的利益。按照大夏朝廷的規定,農戶需要繳納每年兩擔糧食作爲賦稅,或者支付一兩銀子也可。
對於那些以務農爲生的家庭來說,他們只能用糧食來履行賦稅義務;而對於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則可以選擇用銀錢來納稅。
然而,今年上半年的旱災使得農作物大量減產,許多農戶自己都面臨着飢餓的威脅,更難以承擔賦稅的重擔。在這種情況下,要讓他們交出足夠的糧食幾乎成了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