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的塵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易中海跟賈張氏和其他鄰居們給陳家三兄弟帶高帽的時候,這個時候陳平安的爺爺陳強說:“我們陳家的四大件,只要大家真的是有急事情,我們家裏肯定是會借的,但是平時我們家裏面自己家裏要用,就好像自行車我們家的幾個兒子每天都去騎車去十幾公里外的山上去採草藥跟打獵,縫紉機我們家人自己要縫補衣服跟做新衣跟被子,後面只要我家裏有空閒的時候,大家有需要可以到我家裏來借去縫縫補補。”
他頓了頓,接着說道:“至於收音機,全衚衕裏也沒幾戶人家有呢!不過,這東西也不是什麼貴重物品,只是用來聽戲、聽評書的,要是大家想聽,歡迎隨時來我家。”
聽到這話,周圍的人紛紛點頭稱讚,對陳家的大方表示敬佩。而賈張氏則一臉不屑地哼了一聲,她心裏明白,陳家這是故意在衆人面前表現出大方的樣子,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借給他們這些東西。但她也不敢當衆反駁,只能暗自咬牙切齒。
陳強的話如同春風化雨,瞬間緩解了院子裏因賈張氏言論而起的緊張氣氛。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誠懇與實在,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陳家人的真誠與善良。
“陳老爺子說得對,咱們鄰里之間就應該這樣,相互幫助,相互理解。”易中海首先表態,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對陳強話的贊同,“陳家兄弟每天騎車去十幾公里外的山上採草藥、打獵,那也是爲了養家餬口,不容易。大家如果有急事需要用他們家的東西,相信他們肯定會伸出援手的。”
其他鄰居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之前或許對陳家兄弟有些誤解和偏見,只看到了他們生活的富足,卻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辛勤付出和不易。
“是啊,陳老爺子,你們家的日子現在過好了,但我們知道那都是你們辛苦打拼來的。”一位平時與陳家關係不錯的鄰居開口說道,“以後我們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一定會先跟你們說,不會隨便開口的。”
“對,對,我們也是這樣想的。”其他人也紛紛附和,院子裏再次恢復了往日的和諧與溫馨。
陳強看着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和兒子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也得到了鄰居們的認可和尊重。他繼續說道:“大家放心,我們陳家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只要大家有需要,只要我們能幫得上忙,我們一定會盡力而爲的。”
這番話再次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好評。在那一刻,所有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鄰里之間那份淳樸而真摯的情誼。他們知道,無論未來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相互幫助,就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