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清照的心中充滿了感激,她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解放。她接過《香奩集》,手指不再顫抖,而是堅定地翻閱着。她的眼中閃爍着對文學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李格非看着女兒的變化,心中充滿了驕傲。他期望自己的女兒在才學上能夠與東漢時期著名的女詩人蔡琰相媲美,甚至超越。他希望女兒不僅能夠繼承蔡琰的文學才華,還能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展現出更加獨特的風采和智慧。他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女兒的學識和才華定會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文學的天空。
李清照並沒有白費李格非的期待,年僅十六歲身居閨中,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而那首更爲流傳的如夢令將寫於稍晚的春節,“知否,知否,其是綠肥紅瘦”,一石起千層浪,將在當時文壇掀起更大的波瀾;而正是這首詞將趙明誠和李清照寄上命運的紅線。不過我們還是將目光移到眼下這首稍遜色一些的如夢令。
時年正值李清照十五歲。在那個時代,女子十五歲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依照當時的風俗,女子十五歲便要用簪子束起頭髮,這莊重的儀式被稱爲「上頭」,意味着她們告別了青澀的少女時代,開始邁向成熟。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李清照滿心歡喜地選擇了前往那令她心馳神往的溪亭泛舟遊玩。
溪亭,宛如一顆隱匿在世間的璀璨明珠,散發着獨特而迷人的魅力。它的周圍環繞着「四面荷花三面柳」,每逢夏日,那大片大片的荷花如同粉色的雲霞,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出陣陣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纖細的柳枝則如綠絲帶般輕柔地拂過水麪,泛起層層漣漪。遠處是「一城山色半城湖」,連綿起伏的山巒與波光粼粼的湖水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這般迷人的景緻,毫不遜色於柳永筆下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西湖,甚至在李清照的心中,溪亭有着它獨特的韻味和魅力。
更爲神奇的是,這裏還有着解不開的生態之謎。在那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至今有着令人稱奇的現象——有草無蛇、有蛙不鳴。這奇特的景象對於天性好奇的李清照來說,無疑是一種無法抗拒的誘惑。她的眼睛裏閃爍着好奇與興奮的光芒,彷彿那光芒中蘊含着無盡的探索慾望。當她踏入這片土地時,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每一寸土地、每一片風景都像是一本等待她翻閱的神祕書籍,吸引着她去探究其中的奧祕。
這一日,陽光宛如金色的輕紗,溫柔地灑落在廣袤的大地上,微風如同靈動的精靈,輕輕拂過,似乎在爲她的出行奏響一曲歡快愉悅的樂章。李清照身着一襲淡雅清新的衣裳,那精心梳理的髮髻精緻而端莊,上頭的裝飾在陽光下閃爍着微光,這是她新上頭的象徵,標誌着她悄然邁向了人生的新階段。她懷揣着如同小鹿亂撞般的喜悅心情,與夥伴們一起登上小船,緩緩駛向那充滿神祕魅力且令人心馳神往的溪亭。一路上,兩岸的景色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絕美畫卷。河水清澈得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能清晰地看見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弋,它們時而穿梭於水草之間,時而躍出水面,彷彿在與船上的她們歡快地嬉戲。岸邊的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似那婀娜多姿的舞者,隨風輕盈地搖曳,像是在熱情地向她們招手致意。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與藍天白雲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卷,那淡淡的輪廓在天邊若隱若現,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終於,小船緩緩靠近了溪亭。眼前的景象瞬間讓李清照驚歎得瞪大了雙眼,彷彿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仙境。這裏,恰如古人所描繪的那般:「歷城北二里有蓮子湖,周環二十里。湖中多蓮花,紅綠間明,乍疑濯錦。有漁船掩映,署罾疏布。遠望之者,若珠網浮杯也。」大片大片的蓮花在湖中肆意地競相綻放,紅的如燃燒的絢麗火焰,熱情奔放;白的似潔白無瑕的雪花,純淨素雅。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彷彿是用世間最華美的錦緞精心繡制而成。漁船在蓮花叢中若隱若現,船上的漁夫們忙碌地撒網捕魚,那一片片漁網在陽光的折射下,猶如稀疏分佈的璀璨珠網,輕盈地漂浮在如精緻酒杯般的湖面上,如夢如幻,讓人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