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半夜時分,她實在無法忍受心中的煩悶,起身來到窗前。望着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月光如水,灑在她的身上,卻無法溫暖她冰冷的心。她想起了遠方的丈夫趙明誠,不知他此刻在何處,是否也在思念着自己。他們新婚不久,便被迫分離,這份相思之苦,讓她的心中更加愁苦。她雙手抱在胸前,微微顫抖着,彷彿在這寒冷的夜晚尋找一絲溫暖。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次日黃昏,她獨自一人來到東籬下,手持酒杯,緩緩飲酒。菊花的香氣縈繞在她的衣袖間,卻無法驅散她心中的陰霾。她看着那盛開的菊花,金黃的花瓣在夕陽的餘暉下顯得格外豔麗,然而她卻無心欣賞。以往,她會與父親一起品評菊花的高潔,與丈夫一起分享生活的點滴。可現在,父親遠在他鄉,不知何時才能相見;丈夫也不在身邊,她只能對着這菊花,默默地傾訴着自己的思念與憂愁。她輕輕地抿了一口酒,那辛辣的味道在口中散開,卻比不上心中的苦澀。
瑟瑟秋風,宛如無情的使者,肆意地拂過庭院。滿園的菊花在它的侵襲下,紛紛揚揚地灑落了一地的花瓣,似是在向這蕭索的秋日訴說着它們的無奈。李清照,這位才情出衆卻又命運多舛的女子,身着一襲淡雅的衣裳,在秋風中顯得那般柔弱而孤獨。她緩緩地蹲下身子,動作輕盈得如同飄落的花瓣。她那修長而白皙的手指,微微顫抖着伸出,拾起一片花瓣,彷彿拾起了一份沉甸甸的心事。那花瓣靜靜地躺在她的掌心,宛如一個沉睡的精靈。花瓣上還殘留着些許露珠,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着晶瑩剔透的光芒,恰似她眼中閃爍的淚光,盈盈欲滴,透着無盡的哀傷與憂愁。
她久久地凝視着這片花瓣,眼神中滿是複雜的情感。曾經,這些菊花在她眼中是秋日裏最絢爛的風景,是她可以寄託情思的美好象徵。她曾在菊花前與父親吟詩對句,感受着親情的溫暖與文學的魅力;也曾與丈夫漫步花間,分享着生活的點滴甜蜜。可如今,在這離京後的落寞時光裏,菊花也彷彿染上了她的哀愁,變得黯然失色。她長嘆一聲,那聲嘆息猶如深秋的寒風,穿透了寂靜的庭院,飽含着無盡的無奈與愁苦。這嘆息聲中,有對父親遭遇的痛心,有對丈夫離別的思念,更有對自己命運的無奈。隨後,她輕輕地將花瓣吹落,那花瓣如同一片輕盈的羽毛,隨風飄去。她的目光追隨着花瓣,眼神中充滿了眷戀與不捨,彷彿這片花瓣帶走了她心中的一絲希望。而她心中的愁苦,卻如這秋風中的菊花,愈發濃烈,瀰漫在她的整個身心,讓她幾乎無法呼吸。
她深知,自己已然陷入了這變幻無常的政爭深淵之中。朝廷的爭鬥就像是一場詭異的鬧劇,時急時緩,毫無規律可言。其情形既像是被人肆意盪來盪去的鞦韆,令人頭暈目眩,迷失方向;又酷似兒童玩的翹翹板,這邊剛剛被壓得很低,那邊瞬間就翹得老高。而她,就被困在這蹺蹺板的兩端之間,進退維谷,痛苦不堪。
板子的一端,是她的生身之父李格非。父親,那個在她的生命中如明燈般照亮她前行道路的人,給予了她無盡的關愛與教導,引領她走進了文學的神聖殿堂。曾經,他們在溫暖的書房中,共同探討詩詞的奧祕,分享着對生活的感悟。父親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語,都充滿了對她的疼愛與期許。可如今,父親因元祐黨人事件受到牽連,被罷職遣離京城,生活陷入了無盡的黑暗。她怎能不心痛如絞?怎能不日夜牽掛?每一個夜晚,她都會在夢中與父親相見,可醒來後,卻只有空蕩蕩的房間和無盡的思念。
或許正是有感於這種政治上的翹翹板運動,大約在崇寧三、四年間(公元 1104—1105年),李清照寫了一首題目一作《七夕》的《行香子》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