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大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南方就不一樣,相對來說地廣人稀,不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這一年綜合各方消息和歷史書上不多的記載,陸少峯基本上摸清了華夏的勢力版圖。
所謂五代十國,就是在唐朝覆滅後到宋朝建立前的一百來年裏,最核心的中原地區,歷經了五次的政權更替,史稱五代。
同時,在中原周圍,有大大小小的十來個地方割據勢力建立國家級的政權,史稱十國。這其間,各派勢力征戰不休,特別是長江以北。而南方的割據勢力相對平穩,經濟發展較快,使華夏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偏移。
以最南方的南漢國爲例,該國自917年建立到971年被大宋滅亡,其計有50多年相對穩定的政權,經濟發展、人口增多,在近百年的動亂中,已是非常難得。
南漢國佔據了後世粵省、閩省、桂省和湘省的部分地區,尤其是粵省的香江三角洲地區,是後世華夏經濟最發達地區。而三角州地區,平原面積有一萬多平方公里,耕作可一年三熟,區內河道密佈,更是很好的出海口。
陸少峯的遠景規劃中,拿下南漢國的部分地盤加上永明永陵等州府,這樣控制約二十萬平方公里的區域,人員總數量接近二百萬。
在農耕時期,二百萬人口不多,可陸記走的是工業化路子,而且是本時空最領先的工業技術和組織能力。
有這二百萬人口爲基數,可以對中原的各路勢力成碾壓的態勢。十七世紀的荷蘭,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吉利都是人口僅以百萬計的小國,卻能在全球範圍內控制數千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且,不發達地區社會結構相對簡單,世家大族勢力不大,較易從社會層面進行改造。陸少峯做過假設,如果現在將陸記放到中原的核心城市去,就沒法順利發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