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卿還成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四,我會設立一個‘卿雲計劃’,每學年在本科生中遴選100個項目,支持學生自主求知與實踐,無論文理工醫……”
“第五,我會對學校理工科實驗室的項目進行遴選,對可商業化的項目,給予一定金額的天使投資,當然,前提是學校與個人在產權結果上面是明晰的,這需要學校先行做出點制度變革,否則我這錢進不去。”
職務發明後的成果歸屬問題,是大學裏一道難關,但本質原因是制度的不健全與學校的不敢作爲。
不過放在世紀初,條條框框沒那麼多的情況下,反倒還好解決一點。
‘程序對,結果對,程序錯,結果對也是錯’這句話,在華國,是至理名言。
在學校還有一定自主權的時候,將制度立起來,而後照章辦事、集體決策,以後挑不出毛病的。
石廣勇聽完後,沉默了一會兒,“要不,你還是先說說,你想要什麼?”
上面卿雲所說的幾個條件,根本不算是條件,基本都是互利互惠的事情。
本質上是卿雲出錢獲得個人或者企業名聲、形象,而復旦大學出資源獲得錢以及學校名聲。
而什麼‘雲縵基金’、‘卿雲計劃’,都是卿雲單方面的付出,雖然目的不單純,但石廣勇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