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ei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馬不停蹄往薊縣奔去,剛過了河間就見到了燕國羣臣在邊境上翹首以盼,此時尚爲漢臣自不必歸漢了。
燕國羣臣各自唱名拜見,小衛滿自是逃不過劉盈的眼睛,但也不必太急。
劉盈來這是找盧叔叔探討邊境問題的,燕國與烏桓的關係沒有匈奴那麼糟糕,畢竟烏桓此時佔據的是東北大興安嶺以東大片區域,主要在遼河上游繁衍生息,採集漁獵民族並不像遊牧民族那樣窮蹙而好征伐,也因此,劉盈打算制定一個東北開發的小計劃,以豆麥種植業爲基礎,開發遼河平原,以供給京城的人蔘松子等特色產業,並依賴東北天然水系採伐小興安嶺爲主的林區紅松木,作爲大型遠洋船隻的製造基礎,密封木製航船所需的除了海蠣殼灰以外還需要麻絲和桐油,而油桐作爲喜溫作物,在河北的生產相當一般,這也是爲什麼齊魯吳越航船較爲出名,而燕國在此世尚且名聲不顯的原因之一了。
好在劉盈剛去齊國耀武揚威了一番,搞到了不少船工,天津營口兩港的建設總算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近海航線作爲交通物流的重要補充也是給未來充實人才的必需。
“所以說,我們還可以通過貿易進一步拉攏東胡部落,甚至於通過派遣駐點官員的方式來交換一部分情報……”
劉盈侃侃而談,堂下羣臣如癡如醉。
既然要人辦事,撥人撥款撥物都不會缺,燕國本身的資源不足以撐起大規模的貿易,劉盈非常真誠的運來了大批新出產的曬鹽供給濊貊人去馴鹿去,排幹北大荒的生產力還差的很遠,可是華北平原與遼河平原在新型農具具備之後已經充滿了開發潛力。
劉盈自然是要指導叔叔學習北魏孝文帝的先進思想,招徠已經初步熟悉黍米種植的鮮卑人進行漢化改革的,改一改漢姓,創建起耕織的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