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ei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漢初採用郡國並行制和實封諸侯是吸收秦朝的教訓,但是任何政治制度,一經創建便具有自己獨立的生命力。
劉盈用造紙印刷術,太學,軍人復員就職等建立的一整套更快速的官僚培養體系容得他逐步削藩,但也不可能光用政治上的爲國家好就逼迫他人放棄自己的利益,故而用經濟利益換取政治利益就是劉盈喜愛的手段了,即便如此,政治利益也不能不考慮。
自元年軍事打擊未竟全功之後啓動的調查結果就這樣指向了漢政權的一個痼疾,劉盈並不意外,在穿越者的前瞻性眼光和蕭何等人的政治才能結合之下,還能捅出大簍子的必然是痼疾。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是很難的,提高軍事保密水平和軍隊紀律相比之下還能有點作用。
劉盈另外打算給冒頓送一場經濟震撼。
正常情況下,冒頓是很難賠本的,他是收商稅的統治者,再次也不過是絲綢之路上的二道販子,劉盈能製造賠本的辦法無外乎毀掉這個二道販子身份,進行直航貿易讓貨都砸在冒頓手裏。
且不說冒頓必然對此有所準備,若是讓全匈奴的統治者都賠成窮鬼,遭難的多半是漢國自己,或是被當做替罪羊的月氏人,窮瘋了的匈奴騎兵自然而然會回到搶劫這一最好的獲益方法去。
問題在於冒頓的資產結構,草原上能和漢人做交易的大宗貨物還是有一些的,牲畜皮毛,肉乾等肉製品,良馬等,可是冒頓棄下了多半領土西征之後,方便攜帶的金銀器就很快成了王帳財寶的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