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靜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稱的結果讓電視機前面的一衆civic車主們都是一陣愣神:本田civic的那個“鐵片”後防撞鋼樑,重量8.75公斤;克萊斯勒“family”的後防撞鋼樑,重量17.8公斤,是本田civic後防撞鋼樑的一倍好多。
再沒有什麼實打實的重量數據更有說服力的了,你說廠家用心?用心在了什麼地方?對於消費者們來說,判斷一個廠家在某個產品上是否用了心思,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是否用料十足,克萊斯勒是否用料十足不敢說,但至少是比本田civic用料十足的多了。
什麼?
你說人家的設計就是吸能設計?
好吧,那你給我解釋一下爲什麼那些比這個級別的車高一個乃至更多個級別的車子,爲什麼不“吸能”?再退一步,你吸能是好事,當撞擊發生後,所有的動能都被你吸收了,我這邊還更安全一點。
雖然這種想法自私了一點,但當事故發生後,死亡已經不可避免的時候,誰希望死的那個人是自己?如果有人說當事故發生、死亡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我希望兩輛車當中死的那個是我……來來來,你站出來,讓大家都給你鼓鼓掌。
但做測試的那個哥們還沒說完呢……
“大家首先看這裏,也就是防撞鋼樑的主體結構,不是civic這樣的單片的鐵片結構,而是一個截面呈長方形的盒子結構,並且在盒子內部有一個W形的加強筋,這樣做的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呢?就是在本身強度就很足的情況下,再次加強了整個防撞鋼樑的強度;
另外我們剛剛測量了civic的後防撞鋼樑的厚度,那麼不測量‘family’的厚度顯然對civic不夠公平,雖然只憑着我的目測就知道‘family’的後防撞鋼樑的厚度比civic厚很多……3mm,這個厚度確實超出我的想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鋼樑兩端與車身連接的這個部位上面的褶皺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