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建軍營和波特蘭水泥 (第5/6頁)
奮鬥的蝸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於是陳平安又回了一趟現代,查閱了大量資料,終於是找出了一套把如何在明末大規模製造出水泥的資料。
那就是波特蘭水泥。
波特蘭水泥的製作方法和原料獲取都很是簡單,主要原材料包括石灰石和黏土或粉土(鐵鋁硅酸鹽)。
第一步,將這些原材料需要均勻混合,將混合後的原材料磨至細度小於75μm,以便於後續的化學反應。
第二步,加熱:將磨細後的原材料送入水泥窯中,加熱至1400~1600℃。
在這個溫度範圍內,原料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硅酸鈣、鋁酸鈣和鐵鋁酸鈣。
第三步,熟料的形成:在窯內溫度最高的部位,液相中開始形成硅酸鈣、鋁酸鈣和鐵酸鈣。當原料下降至窯底部最後一段距離時,溫度迅速降低,出窯後即得熟料,熟料呈深色塊狀,直徑爲6~50 mm。
第四步,熟料的冷卻與混合:熟料冷卻後,與適量石膏混合粉磨至粒徑小於10 μm或更細,摻石膏的目的是爲了調節水泥的早期水化速度。
波特蘭水泥的製作過程不僅簡單,而且原材料都很廉價。
通過精確的溫度控制和化學反應,就能生產出來具有優良建築性能的水泥,非常適合明朝這個從未生產過水泥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