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醉笙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宣帝已逝,就算司堯以宣帝的名義僞造出一道以“莫須有”爲名的聖旨將其賜死,衆人也不敢反對,畢竟無人敢抗旨不尊,再加上就算求情也無用,畢竟宣帝已經死了。
衆人只會想着,是宣帝覺得季瑾功高蓋主,但又捉不到錯處,所以死後想把他一併帶走。
離攻下流月就只差一步,季瑾當然不願錯過這個大好的機會,便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抗旨了。
可也正是因爲他的拒旨而給了司堯借題發揮的機會。
司堯以季瑾手中有龍尾又抗命爲由,說季瑾有造反之心,必要將其處死,否則後患無窮。
此話一出,羣臣贊同,但朝中只有一人堅決反對,他就是太傅明徵。
那一年,明徵才只有十七歲,一身淺紫色官袍穿在身上,風華正茂,英姿勃發。
他一臉義正言辭的對羣臣說,“季瑾雖手握兵權,可他精忠報國,一心爲君,明徵願以性命擔保,他絕無造反之心。”
十七歲的明徵不是太傅,只是一個小小的刑部士郎,他官輕勢微,所以他的話在朝中根本掀不起任何風波,也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如今宣帝駕崩,朝中又未立新君。所以滿朝文武皆以司堯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