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漫步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野雖然大學纔讀大二,但自幼經歷坎坷,不算眼神清澈到愚蠢的大學生,哪怕一時震驚於自己疑似時空穿越,卻還能沉得住氣,穩得住神,依舊能保持冷靜——他現在身上可是兩條命,他一條,傻兒子一條,就算是爲了傻兒子,他也必須要穩住神,沉住氣,應對妥當!
他CPU急速轉動分析眼前狀況,沒答十兵衛的話,也沒理會十兵衛的殷勤,淡淡掃視一圈,把遠處的人都看低了頭才向十兵衛反問道:“你們在做什麼?”
十兵衛聽他說話也聽得十分費勁,訝然抬頭道:“大人,您說什麼?”
原野放緩了語速,單蹦着詞又重複了一遍。
這次十兵衛連蒙帶猜勉強聽懂了,重新恭敬地垂下頭,同樣放慢語速說道:“鄙村奉役夫次九郎病重,鄙下等人正在舉行祈神祭。”
“病了?”
原野同樣連蒙帶猜,憑着少數能聽懂的幾個詞大概搞清了眼前是怎麼回事,他在參觀愛知縣縣立資料館時好像聽過這種曰本民間習俗。
曰本古代缺醫少藥,特別是鄉村地區,有些村民一輩子連醫生都沒見過,得了病受了傷只能硬挨,然後就演變出了祈神祭這種習俗——某個人得了病,要是能捱過去還好,但只要病重到開始失去意識(靈魂離體),村民們就會把他抬到附近的山上或荒野,祈求山神或是別的什麼神明驅離病魔,奪回他的靈魂,醫好他的身體。
通常病人會在山上或荒野獨自待一夜,以方便神明展現神蹟,其他人等第二天天亮後再來看一眼,病人醒了就高高興興再把人擡回去,病人死了就是神明把他帶走了,直接就地掩埋,其他人繼續回去開開心心過日子。
這毫無疑問是封建迷信,沒有絲毫科學依據,除了偶爾遇到命特別硬的,基本全死了,但據說在當時也算一種生存策略——反正病人早晚會死,早死比晚死好,免得把一家人都拖死,而且將病人送出村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疾病擴散到體質更弱的女性和兒童身上,不至於影響一個村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