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白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然後就是《詩刊》對魏明的介紹,18歲,北大工作人員,說明既不是老師,也不是學生,就是一個打工人,雖然逼格低了,但更容易惹人憐愛,於是就有了這種“打賞”行爲。
還有關鍵一點就是詩歌愛好者對詩人的追捧程度遠超小說愛好者對小說作家的追捧,沒見梅文化拆了一多半,一毛錢都沒拆出來,要說熱度,《理想》拍馬都比不上《鴨先知》。
詩迷這個羣體對詩人那種狂熱的愛其實有點類似後世的追星族,這麼一類比,塞錢都是小意思。
比如魏明接觸過的77級中文系的查漸英和王小平,兩人就是北島的鐵桿粉絲,無償幫他宣傳《今天》雜誌還組織活動,不過跟魏明接觸久了,現在有“爬牆”的趨勢。
再說那個顧城,還有人甘願做他的小三,要三個人好好過日子呢。
“不是,明哥你信裏怎麼還有錢啊?!”彪子率先發現了這個問題。
喬楓和梅文化全都驚訝地看了過來,臥槽,真,真是錢啊!
魏明雙手合十:“寫詩就那麼幾塊錢稿費,可能善良的讀者擔心我會餓死吧。”
隨後他又拆了一封,依然有錢,不多,兩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