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語淺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國家爲了節省更多的資金搞活經濟,對於軍事領域的投入大幅度縮減,許多原本旱澇保收的軍工企業立馬就陷入了困境。他們的訂單本來就是國家下發的,失去了國家這顆大樹的庇護後,日子能好過纔怪。
軍工企業遇到的困境還能說跟他們自身無關,其他不屬於軍工領域的重工業企業遇到的困境就比較複雜了。
牛小強在這篇通訊中看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產品缺乏競爭力。
國內的工業體系相對完善,這是跟蘇聯人學來的經驗,但由於缺乏高科技技術作爲支撐,國內企業生產製造的工業產品都很落後,也就只能跟國內的同行比一比,拿到國際市場上完全就成爲了西方國家高大形象的陪襯。
其次是同類產品的產能過剩。這年頭只要是有能力的省或者市,基本都把自己能創辦的工業企業都創辦出來了。小到生產農具的鍛造廠,大到冶煉鋼鐵的鍊鋼廠,再到化肥廠,各省基本都有着自己的一整套工業體系。
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戰爭時期各個省份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壞處是由於重複性建設太多,大大的浪費了社會資源,並且由此產生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十分嚴重。
再然後就是國外同類企業的衝擊。這年頭,說到工業產品,民衆的普遍印象都是國外的比國內的好。這也是事實,不怪民衆崇洋媚外。不管是電視機還是電冰箱,國外的產品確實要好於國內。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國內目前的大環境。國家需要大筆資金搞改革,自然不會對這些落後的產業再進行扶持,跟兵工廠的遭遇相類似,這些工業企業接不到訂單,日子當然不好過了。
這還是牛小強第一次看到如此深入的分析,他雖然不懂工業,但也能從這篇通訊當中感受到濃濃的危機感,特別是最後的一句話,讓他感觸頗深:“咱們國家有一句古話,叫做‘樹挪死,人挪活’,對於我們來說,首先需要解放的是思想觀念,在變革當中要勇於思變,如果仍然抱着‘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心態,那麼等待這些企業的必將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