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非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皇帝拿給衛衍看的那本奏摺,是民議司呈上來的密摺。
關於民議司,前面曾經提過,自天熙三年四月皇帝設置以來,到如今已經整整十四年過去,經過多年來的苦心經營,民議司的勢力早就遍及景朝的疆域,在“廣納民智”的同時,也充當着皇帝的耳目,與暗衛中的稽查司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共同成爲皇帝體察民情,監察百官的利器。
這樣的發展早就脫離了齊遠恆當年進言的初衷,但是抱着物盡其用的皇帝自鳴得意,不明所以的羣臣無法介意,知道實情的那些人,比如謝萌等人,心知他們若想安安穩穩喫飯睡覺,就得學會閉嘴。
至於衛衍,他也知道這些事,不過他沒覺得這個民議司在皇帝的手掌下變得面目全非,有什麼不妥,在他的心裏,忠君愛民是不應該起衝突的,如果起了衝突,他也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勸諫皇帝。
而皇帝多年來的所作所爲,也表明除了在有關他的事上,皇帝無法保持爲君者的理智,經常要做些駭人聽聞的事,在其他事上,皇帝做錯的時候並不多,所以對於皇帝如此濫用民議司的行爲,他始終不曾多置一詞。
現在他手裏的這份密摺,上奏了一件既關民情又涉百官的要事。
“常大人是個能吏。”這是衛衍翻完這份數百頁的奏摺後,說的第一句話,也是當時他心裏面最真切的想法。
這位常錫年常大人官職不過是民議司轄下某府的一名小小中丞,卻上了一份極有遠見的奏摺,不但指出了他憂心的事,還有無數具體的事實爲佐證,顯然是花費了不少力氣才收集到的。
“朕小時候,太后經常告誡朕,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朕那時候嘴裏應是,心中總是不以爲然。事到如今才明白,太后所言不虛,事態發展至今,朕有很大的過錯。”對於此事,景驪也頗爲感慨,這罪己的姿態,擺得非常端正。
“陛下不必將所有的過錯都攬到自己身上來。陛下又不是神仙,怎能事事都預料得到後果。”見皇帝這般痛陳己錯,衛衍自是不忍,握住他的手,勸慰他道,“事到如今,陛下不如想想如何補救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