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匈奴,這是盤踞北方數百年的一個遊牧民族。按照《史記》記載:“匈奴,其共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緯。”也就是說,匈奴與華夏同祖同源,匈奴人是由夏後履癸後裔發展而來。在此之前,陰山以北的草原、戈壁、沙漠一帶居住有許多遊牧民族,譬如典籍中記載的鬼方、獫狁、戎狄等,他們的活動大多侷限於漠南、漠北,是中國北部原生民族。匈奴是個善戰的民族,到處征戰掠奪,除了把北方諸多小的民族或部落征服外,早期便與河西走廊各國接觸,發動戰爭擄掠財物,不少中亞人也被匈奴人虜走,這也正好解釋了匈奴人中有白人的原因。
匈奴早在三皇五帝時期便繁衍生息在北方廣袤區域內,除了早在黃帝驅逐的“葷粥”外,在商朝武丁時期也有記錄,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有這樣一條記載:“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這裏的“羌”指的就是鬼方。
到了商末周朝,鬼方則換了一個名字叫獫狁。西周末期,他們的名字又變成了犬戎,一度攻破周王宮,“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被俘虜,滅亡了西周,從此以後,犬戎成爲中原王朝之心頭大患。
大約公元前三世紀的戰國時期,犬戎又有了一個新名字,那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匈奴”。由於匈奴人過早進入了鐵器時代,軍事實力增長過快,於是不斷的騷擾秦、趙、燕等國邊境,公元前二六五年,匈奴主力被趙國李牧一舉擊潰,設立了雲中、雁門、代郡等屬地。而秦昭王殺義渠王設立了隴西、北地、上郡等三郡。燕國則拓地千里,設立了漁陽、上谷等五郡。《史記》記載:“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到了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不甘寂寞的匈奴又重新捲土而來,但秦始皇鑑於匈奴人遊牧民族的特性,從一開始以積極防禦備戰爲主,修建長城、秦直道以御匈奴。直到秦始皇三十二年,方士盧生獻上《錄圖書》上寫有“亡秦者胡”這幾個字眼時,於是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三百里”,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漢朝剛立國不久,漢高祖便被匈奴人在“白登之圍”中差點擄去,此後的漢朝一直在積蓄力量準備反擊。
正因爲如此,匈奴一族與中原漢族一直因生存環境而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
眼下雖說漢庭經過多年的征戰已經收復了漠南等廣大地區,但心腹大患未除,身居長安城的漢皇從未放鬆對匈奴人的角逐,開疆拓土,把大漢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陰山甚至更遠的地方。
這個清麗的早晨,漢皇剛剛喝完宮女們從承露臺取回的無根仙水,年輕的小官吏程崮隨同御史大夫走進未央宮。
該有的禮節施行完後,漢皇賜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