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如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蒙遠問道:“師傅,您之前說培養道心要忘掉仁義,忘掉禮樂,忘掉一切學來的知識,弟子對此感到很不解。仁義和禮樂是儒家極力推崇的思想主張,同時也是做人的高尚品德,怎麼能夠忘記呢?人若是不講仁義,不講禮,那又如何能夠悟道成道?我們想要悟道成道,不是先學會如何做人嗎?”
南郭子綦問道:“我且問你們,仁義和禮樂是人固有的本性嗎?仁義和禮樂有沒有使天下走向太平?有沒有使人的生活變得更好?”
面對南郭子綦的提問,衆人霎時都答不上來。
南郭子綦接着道:“老子說過: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由此可知,仁義是大道荒廢后的產物。若是大道沒有荒廢,人根本不需要談論仁義,自然就會仁義,根本不需要談論禮節,自然就會守禮。”
蒙遠感到難以理解,“爲什麼大道沒有荒廢,人自然就會仁義和守禮?弟子還是很難明白。”
南郭子綦回答道:“道是萬物的本性,是人獲享平安自由的根本之所在。我們若是連自己的本性都給遺忘了,還可能活得心安嗎?還可能活得自由嗎?”
“人一旦忘失了自己的本性,就會不斷地滋生慾望和恐懼。而慾望和恐懼一旦變多,就會爲了自身利益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於是,就有了不仁不義,不願意遵守禮節的人出現。”
“當不仁不義,不願意遵守禮節的人變多,天下便開始走向動盪。於是,爲了使天下恢復原有的秩序,便有了倡導仁義和禮樂的人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