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村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永樂五年六月初一,他前往昌平黃土山(即後來的天壽山十三陵所在地)登高遠望,認爲此處風水絕佳,於是繪製成地圖。
八月初一日,他前往南京上朝,獻上地圖並建議明成祖親臨察看,稱若將皇陵定於此地,可‘玉燭清明,並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蕩,亙萬古以長存:國祚無疆,邦家有慶’。
明成祖聽後十分高興,決定初八日與風水師們一同前往黃土山定穴位。當時還有王侃、巫涯兩位知名風水大師也呈上了奏本,明成祖經過比較後採納了廖均卿的建議。
初八日半夜子時,明成祖將幾位風水大師召至面前,賞賜給廖均卿金劍一把、銀鋤一張,讓他去點穴,並開挖金井(埋棺材的穴位),還下令將黃土山改名爲天壽山。
在建造皇陵的過程中,永樂八年,明成祖詢問皇陵穴位工程的進展情況,大臣奏報稱廖均卿戲弄朝廷,挖傷地脈導致穴位湧泉不止。明成祖責問廖均卿,他卻稱此處是真龍聚處,只要皇帝親臨,泉水便會立即停止。
成祖來到穴位處,見泉水仍在噴湧,頓時龍顏大怒。此時廖均卿說道還未‘喝山’,只要他喊幾聲,羅盤下地一照,泉水就會停止。結果廖均卿喊完之後,金井內的泉水果然立即停止。成祖又驚又喜,見廖均卿說泉下三尺有石盆一個、石鯉魚一對,便下令往下探挖,挖到三尺後果然挖出了這些東西。
成祖對廖均卿稱讚不已,當即賜其欽天監五品靈臺博士官。因建造明十三陵之長陵有功,廖均卿被封爲欽天監靈臺博士,後又因勘測北京故宮大皇城立功,被皇帝以四品職銜供養直至去世。
他還撰有《行程記》等着作,其墓地位於三僚村的半山腰,於 1984 年被確定爲興國縣文物保護單位。廖均卿的風水技藝和事蹟在歷史上留下了獨特的印記,也爲後人研究明代風水文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