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源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嫌貴?”賣葫蘆的從嘴裏吐出一口煙氣抬起腦袋,“咦……俺說這聲音咋恁熟……你不是大浪莊的‘水上漂’嗎?!鳧水好手啊!俺這葫蘆正配你這喫黃河飯的用啊!好葫蘆就得比別人的葫蘆貴兩個銅子兒,在黃河裏鳧水才放心呀!”
“也是的……一分價錢一分貨……你老哥兒種出的都是好葫蘆呀!”
“算你說對啦!俺這上了三道清漆的大黃葫蘆,別說加上一頭大公牛,就是再加上你老丈人丈母孃,在水裏也馱得動呀!”
兩個熟人哈哈哈都笑了起來,撂下銅錢拿走葫蘆買賣成交。
有的葫蘆攤兒上的買賣交易顯得有點兒神祕莫測:買賣雙方要麼都面對面站立着,要麼都面對面都蹲着,雙方都伸出一隻右手互相都摸着對方的手指,一條白毛巾遮蓋着買賣雙方互相對摸着的手指頭。買賣雙方並不言語,只用眼神和麪部表情的變化,表示着毛巾下面雙方十個手指頭討價還價的認可或不認可。伸一個指頭一般是代表一個薄銅錢,一把手伸出來代表五個薄銅錢,手翻一下就是十個薄銅錢,再翻一下就是十五個薄銅錢,以此類推。一般情況下,頂好的上了三道清漆的葫蘆一個也超不過十個薄銅錢;十個薄銅錢就抵一個大銅錢,一個大銅錢能買兩隻老母雞。有時買賣雙方也使用像啞巴似的點頭和搖頭來完成交易或終止交易。這種淳樸簡單暗着來的買賣交易方式,無非是買賣雙方出價還價不想讓旁邊兒的人知道,高低貴賤不影響其他人的買賣,也避免了惡意競價。這就是農民創造出來的、約定俗成淳樸的商業道德,在以往的農村一直延續着,當然現在可能很難看到這樣的場面了。
人們購買這些形狀各異不同顏色的葫蘆,並非爲了好玩和欣賞都是爲了實用。小一點兒的葫蘆和容易拴繩兒的丫丫葫蘆,大多是爲了忙天時候去地裏幹活當做水壺灌井水用的,也有的是人們盛酒用的,《水滸傳》裏林沖雪夜看守草料場,槍頭兒上挑的就是這種灌酒的丫丫葫蘆。走鄉竄村的郎中竹竿上挑着的丫丫葫蘆是裝藥用的,大葫蘆是爲了在黃河裏撈河材或預防黃河漲大水所備。
黑蛋仰臉看看天色到了正午,想到老孃在家不知喫飯了沒有,不便在此久留,就嘻嘻哈哈抱着那只有窟窿的爛葫蘆,回家爲老孃做飯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