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莫隨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就改口隨意來三碗麪不就成了”
倆人聽得一陣無語。
喫完麪後,三人才大概知道一兩代表多少,又能花多久。這裏的銀兩換算跟古代金銀銅錢的兌換有點類似,兌換的數額也相差不大。
“我記得我曾百度過古代的一兩銀子摺合現在的人民幣多少錢?當時好像是說因朝代不一樣和當時的經濟狀況,大多數有所差異,不過大概也不會相差太多。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龍麗回憶道。
“我也好像看過。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爲主的合金)爲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爲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爲‘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水滸傳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麼個假設,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舒華利說。
“嗯,我也知道。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爲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爲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 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
此外,雖然現代技術的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爲提高,但是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爲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因此有人就取了個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並歸整去掉零頭,將1貫銅錢定爲300元人民幣。因此就有下面基本換算:
1兩金3000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