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惟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你覺得打魚好,還是種地好啊?”江一龍問。
劉衛中笑了笑,“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好。農民看天喫飯,漁民看水喫飯,總的來說,打魚還是多賺的幾塊錢。”
“哈哈……那就好好幹。有空到我們漁業廠來耍咯。”
幾人閒聊了幾句就各自散了。
江家三兄弟只當劉衛中是江湖萍水相逢的過客,卻不知道他以後是挽救“興龍漁業廠”的貴人。
忙忙碌碌中,一轉眼就過了六月,“興龍漁業廠”的禾灘上掛滿了瀝水的醃魚,大倉庫中五十個燻爐齊開,不分日夜,從不斷火。每隔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就有幾百、上千的臘魚要運送到下河街、岳陽和周邊的縣市。“興龍漁業廠”的臘魚在周邊鎮上也漸漸打出了名氣。
錢福來不愧是做生意的世家,手腕精、人脈廣,整個岳陽縣城的臘魚生意都被他壟斷不說,聽說現在還往岳陽市發展了。
下河街那幾家臘貨店的銷量也已經穩定。那邊不愧是批發零散兼營的聚散地,小小的門面,走貨量極大。尤其是漁業廠規範了包裝之後,下河街的市場做得更加順利。
賀貴明那幾個兄弟拿了兩回貨,他又介紹了幾個客戶,這些人不跑鄉下的集市、鬧子,而是聚集了一批人專門在城裏搞“農產品展銷會”,賣天南地北的乾貨、海貨、土特產。什麼新疆的核桃、大棗,什麼江南的杭菊、龍井茶,什麼北方的山藥、花生,什麼南方的臘魚、臘肉……一般一個地方展銷個把星期,換個地方再來,等周邊城市跑遍了,再來一輪,基本一年也就到頭了。
毛紡廠的發展也越來越繁榮,廠子規模擴大了,每個月拿的魚也多了些。江一龍雖然看郭德良不來,但爲了廠子的發展,沒辦法,還是維持了基本的禮貌。他給郭德良的回扣每個月準時準點,從不拖延。聽聞郭德良喜歡喫洞庭湖的銀魚,五月枇杷黃熟之時,江一龍特意撈了些銀魚給郭德良送去,引得他連連誇讚“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