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惟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湖面上薄霧如紗,十幾艘鋼鐵採砂船、運沙船停靠在碼頭。不遠處,零星的幾艘破舊的連家船好像垂暮的老人,毫無生機。
碼頭上沿路不少漁具店、活魚館大門緊閉,誰也想不到這裏曾是東洞庭湖最繁華的碼頭之一。儘管離縣城頗遠,這裏的魚市常年熙熙攘攘,熱鬧紛呈,漁業帶動附近的農村、商鋪,形成了熱鬧的集市。
“以前我們還戲稱這個碼頭是‘小香港’,沒想到十來年就敗落了。”江一龍感慨。
洞庭湖邊的鉅變悄無聲息,一切都回不去了。
“上岸是遲早的事。但是這個工作也急不得。我們只能慢慢來了。”
這一慢就是七八年……
在這七八年裏,有不少漁民陸續上岸,也有脾氣倔強的漁民堅持要留在湖裏,還有些上了岸的漁民適應不了岸上的生活而選擇再次下水。
爲了解決上岸漁民的生計問題,政府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有針對性地瞭解漁民們的培訓意願和就業意願,拿出了十二分真誠的態度來給大家解決實際問題。一些先富的漁民也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爲上岸的漁民創造崗位。
2013年,江一龍在東湖村開了一家名爲“洞庭漁火”的飯店,錢福來、江大龍、江甲龍都投了資,入了股。
飯店主要經營洞庭湖的活魚、臘魚、火焙魚、銀魚等等。飯店的招牌修成了魚的形狀,店裏擺上了等比例縮小的兩三米長的漁船——這是請釘船師傅林巧手的徒弟打造的。店內的牆上還掛上了蓑衣,布上了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