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掌清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秦朝,逃犯是很多的,而且始終是大秦帝國沒能很好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秦朝的逃犯,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是原來六國的貴族豪俠,他們始終不服秦朝的統治,寧願逃亡,比如張良、張耳、陳餘等。二是在秦統一六國後本身觸犯了秦朝法律的人,由於秦朝法律嚴苛、懲罰很重,許多犯法者只有選擇逃亡,這類逃犯也很多。三是六國的戰俘,有些成功逃脫。四是交不起租稅的普通百姓。
由於當時的追捕手段極其落後,秦朝的基層治理短期內又難以到位,導致逃犯可以隱匿的地方很多,難以被追捕到位。像張耳、陳餘,秦始皇親自下令懸賞千金,也遲遲沒有被抓捕歸案。
這些遍佈各地的逃犯,就是後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之後,紛紛響應造反的主力之一。
桓楚應該就屬於其中第一類逃犯。而在逃亡的過程中,爲了生存難免又要殺人越貨,觸犯秦朝的法律,變成第二類逃犯。
這個人也有些名氣,後來項梁、項羽逃亡在會稽,會稽郡守想要造反時,就打算讓項梁和桓楚共同掌管軍隊。在後來的楚軍之中,桓楚也是一名重要的將領。
從劉邦的這些話裏,劉信也大致猜出,他去叫見習官差們時,劉邦這邊發生了什麼。應該是劉邦和他的跟蹤,早就被桓楚發現,他一走,劉邦就被季布派人抓緊府中了。
但,以劉邦的聰明,自然能夠隨機應變,不但沒有暴露自己是新成立的泗水亭見習亭長的身份、這次來就是抓捕桓楚的目的,反而和身爲薛邑地頭蛇、同時也是武林豪俠的季布,講起了江湖道義,吹噓自己是張耳的兄弟。
以張耳的名氣,足以讓季布敬重幾分。加上劉邦本身長期混社會的談吐風采,確實很對季布的胃口。於是乎,大家反而化敵爲友了。
依照劉邦的介紹,劉信和桓楚也喝了酒。這時,突然看到那位滿臉刀疤的漢子,又引着一人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