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掌清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眼前這個少年的老成持重,顯然有些超乎呂文的預料。這使得他眼中對劉信的欣賞之意,又多了幾分,道:“昔年楊子也曾經來到沛縣,向老子求學問道,老子稱許他是可教之人,實是以他爲道家傳承。楊子之學,盡得老子之學的精髓,博大精深,順天應民。可惜,當今皇帝崇尚法家,一味嚴刑酷法,與楊子之道背道而馳,豈能長久!”
說到這裏,有點攻擊朝廷、造反不敬的嫌疑了,呂文立即話題一轉,道:“這沛縣既是老子之所愛,又是楊子得道之所在,那是真正的人文薈萃的寶地啊!這樣的地方,是一定會蘊育出了不起的人才的!我看將來能夠在全天下大行其道的人,必定會出自沛縣!”
這老頭子,還真有幾分未卜先知的能力啊!
從他的話裏,劉信突然也更加明悟了:爲什麼沛縣會出劉邦,會出蕭何、曹參、周勃等那麼多大人物!
爲什麼明明看上去不學無術、庸俗淺薄的劉邦,後來卻顯得那麼英明睿智,能夠讓那麼多傑出人士心悅誠服!
這是因爲,此時的沛縣,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地方。這裏,是老子隱居的所在,是孔子、楊朱都來問道的所在,因此原本就有着深厚的文化的傳承。所以,在這個地方長大的劉邦,本身就會自然地受到道家文化的薰陶。
而後,劉邦又讀了一段時間的儒家經典《尚書》,對儒家思想自然也會有所瞭解;作爲秦朝的亭長,要執行秦朝的法令,對法家的思想自然也不會很陌生。
所以,表面上“好酒及色”、爲人很不正經的劉邦,其實卻有着很複雜的思想,對儒、法、道的治國理政智慧,都有所瞭解。
那麼,楊朱之學呢?劉邦是否也受到了楊朱學派思想的薰陶?
如果,呂文真的是楊朱學派門徒,呂雉實際上也是信奉楊朱學派的,那麼劉邦就必定深受影響。而實際上,即使沒有呂文、呂雉的影響,由於楊朱學派一些離經叛道的觀念,本身就符合劉邦作爲社會混混不循常規、自由不羈的理念,因此,劉邦的所作所爲,也可能與楊朱學派的觀點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