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掌清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於這些儒生和方士,劉信當然也沒有什麼好感。可是,既然撞上了,就得救他們一命。只因爲,他知道,“焚書坑儒”這種做法,對後世的影響實在是太壞了。某種角度來說,華夏後來的封閉、落後,追根溯源,都能從這件事上說開去。
要是沒撞上,劉信也管不了那麼多。但既然撞上了,能夠防止歷史悲劇重演,他就該做點努力。這,不是爲秦始皇,不是爲大秦帝國,而是爲了後世的華夏文明和華夏民族。
秦始皇沒有立即說話。
滿朝的文武,倒是開始了小聲嘀咕,有些譁然。趙高和章邯,原本都爲沒有能及時制止劉信說話而焦急惶恐,但此時,看劉信的眼神,也有了變化。
“李斯,你怎麼說?”秦始皇只是沉默了片刻,便半閉着眼,問。
說到底,要嚴懲儒家和方士之流,也是身爲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斯的主意。這些年,朝堂上的這些儒生們實在是太過分了,頗有要和他李斯爭寵、搶奪話語權之勢。把這股勢力打壓下去,才能鞏固他李斯的權勢,讓秦始皇繼續信任他李斯,推行他李斯的政見。
劉信終於知道了,這滿朝文武中,誰是李斯。
此時的李斯,深得秦始皇寵信,位高權重,身處滿朝文武的前列。那是個矮矮胖胖、卻又顯得十分精明能幹的老頭。和劉信對歷史上那個李斯的想象,完全吻合。
李斯的反應,自然是十分靈敏的。劉信的建議,他一聽就知道意味着什麼。在官場上浸淫這麼多年,能夠從千軍萬馬般的人精中殺出重圍,獨得秦始皇的重新重用,除了他李斯確實是滿腹才幹之外,也與他李斯對政治鬥爭有着極其敏感的嗅覺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