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璞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實證明公子嬰的雙馬追趕策略是正確的。正常情況下,軺車一天的行程在六十里(兩程)左右,但他們已經追趕過了藍田橋,還沒見到李左車的蹤影。
藍田橋距藍田縣大約五十里,正常的行人會在此宿歇,然後第二日正好可抵嶢關。據藍橋驛的人說,確實有一車雙馬經過,時間是在申時左右,不過是三人同車一馬駕車,車後則拴着兩匹馬。
公子嬰一想就知道,巳時左右出發,兩個時辰就到藍田橋,說明速度很快,想要在天黑之前通過嶢關。
按律,士子軺車只能用一匹馬拉,在官道上李左車肯定不能公然用二馬甚至三馬曳車,這是違反秦律的,所以必定採用換馬的方式。不過,就算三馬輪換拉車,到嶢關後馬力也將衰竭,所以必然會在嶢關附近留宿。所以他也並不很急,保持馬隊的速度能夠在天黑前同樣到達嶢關即可。
他準備到達嶢關後,就分出一半騎兵繼續前行二十里,第二天向回堵截,兩面圍捕。
(秦時嶢關的具體位置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藍橋以西的六郎關,一種說法是在藍橋以東、商洛以西的牧護關。在本書中採用牧護關的位置。)
_
戌正三刻。
明日又要長途跋涉,想想那輛顛簸不已的古代輜車胡亥就有點頭疼,所以應該早點兒睡纔對。只是今天的天氣似乎格外炎熱,他貪圖大堂內空曠空氣可流通不憋悶,雖然兩眼的上下眼皮一直在奮勇向中間靠攏強力閉合,但他還是側靠在几案上,看着今天決定成立秦銳軍而剛剛擬就的制令,同時又想着白天想要做的幾件事情。
三錐陣在步兵應用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馬具改革後採用雙弩投矛的騎兵配置也應該沒有問題,不過還是要加緊訓練使用弓箭的騎兵。這時代的投石機讓他比較失望,本想用於兩軍對壘擊破敵軍盾牆,想想還是不如牀弩更便攜和易用,不過要是用於守城和攻城,配重式的投石機還是大有價值。至於軍陣中,使用旋風炮是不是更好?還有,郎中軍用新馬具新戰法與王離親兵隊對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