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璞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邦帶着二千親兵,與樊噲、灌嬰一道,頗爲淒涼的走在陽翟到宛城的道路上。
之所以說頗爲淒涼,是和他離開宛城去取雒陽時帶着浩浩蕩蕩的六萬卒比較。現在他將所有軍卒都獻給了項羽,不過在獻卒前早早地就把除了上述兩將之外的將領遣回了南陽,所以也就只有軍卒的損失了。
當然這樣的好處就是,讓項羽對他徹底放了心,范增雖然對他依舊警惕,可實在抓不到他的什麼把柄來向項羽再進讒言。
由於在本故事中劉大爺沒有先進關中,也就沒有讓懷王之約實現的可能,因此項羽和范增對劉邦的忌憚遠遠沒有史書中那麼大。先取雒陽的罪過不過是搶糧,還被劉邦超低姿態的謙卑所化解了,因此范增雖然因懷王之約而對劉邦仍存警惕,但卻沒有什麼急迫到需要伏殺他的理由,也就沒有了“鴻門宴”的可能。
另一個淒涼就是張良回返了韓國繼續去做他的韓國相,劉邦少了一個大大的主心骨,心情自然也在往淒涼方向靠。
史書中韓王成要死不死的去咸陽參加了分(贓)封大會,結果項羽藉口說他沒有伐秦立功,算得上立了功的張良又是跟着漢王的,所以把韓王成裹挾到了彭城,封了個列侯,然後沒多久還把他殺了。
本故事中項羽沒有滅秦,因此對這些事情的精神頭不那麼大底氣也沒那麼足,不但韓王成,魏王豹這個抱項羽大腿的主兒也沒有去雒陽分贓。項羽要的名望、地盤都有了,韓王成、魏王豹這樣的小蝦米,他沒什麼興趣再去爲難。
最早立國的代王也沒有參加諸侯大會,連代表都沒派。項羽被人無視自然很不忿,對把代國滅掉倒是蠻有興趣。可代國藏在太行山後面,又緊靠着秦,范增擔心若項羽興兵伐代,代再向秦投降,秦再從河東出兵夾攻,這仗就打不成摧枯拉朽,反而又要戰事綿綿了,所以勸住了項羽。
何況項羽現存的糧秣也支撐不了這樣的戰事。
多方面的因素下,韓王成撿了條命,張良也沒了繼續賴在劉邦身邊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