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璞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後是軍費,裏面包含了軍械、軍卒糧秣、養馬養牛等等。
各級官吏的薪金、退休待遇,官衙建設、維護也是很重要的支出。
還有修造城牆、道路、水渠等等,以及賑災之類的費用。
官府支出比較固定,在秦漢時期官吏冗員相對也不算高,軍費的開支則每年不定,打仗的年份高,不打仗就低一些。
皇家佔比則和皇帝的想法有關,大修宮室的始皇帝用錢就狠一點兒,現在這個小皇帝停建宮室減汰宮人內侍,用錢就少多了。
總體來說,這個時代的國庫收入與支出,屬於量入爲出,也就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兒,畢竟主要稅收來源是田賦和口賦,皇帝家還有山海池澤稅之類的。
咱們的胡亥對於人頭稅在歷史上的弊病一直很警惕,雖然秦末漢初還沒有大的門閥,隱匿人口逃稅並沒有出現,但打一個好基礎是很重要的,明朝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和清朝雍正皇帝攤丁入畝都費了很大力氣,現在自己做皇帝,門閥未興,在農耕時代,還是以田土定稅弊病最少。
胡亥將皇家少府專收的山海池澤稅也丟給計賦府,統一取租賦,統籌使用,皇帝按比例用錢,這對皇家支出也是一種限制。胡亥詔令凡是涉及皇室的支出都由少府收入部分支付,涉及皇室工程所用徭役的供糧也是少府支付,這就限制了皇帝大手大腳耗費國財和民力。這不,胡亥就以這個限制爲由,要少府將給自己修陵的事情做計劃,分步分期進行,使得建陵墓徵發的徭役也控制在一定規模以下。
當然了,在這個時代王權/皇權至上,皇帝下個詔,這種規矩就不如廢簡。胡亥想的是自己盡力約束自己,讓這個規矩成爲“祖宗成法”,後面的皇帝們想要破壞時,大臣也有個說法來進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