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璞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燕王臧荼在殺遼東王韓廣而據兩地爲王后,因燕遠離秦,周邊的常山、濟北也都構不成什麼威脅,而燕地和遼東皆苦寒,產出不足養兵,所以也實行了裁軍,只有五萬精騎以防東胡。當東胡被匈奴打了個半殘後,臧荼觀察了一陣就又裁減萬卒歸農,只以四萬卒防範東胡南來劫掠。能不能管常山和趙的“家務事兒”,張耳同樣沒有把握。
所以張耳求救的主要對象是燕、楚,最抱希望的是霸王。
問題在於,襄國距離彭城一千二百里,信使往返至少需要六日。項王再召集軍旅準備出征,再算上路途上趕來襄國,至少也要四十日。
張耳無論如何也要守住襄國五十日,可陳餘和代軍會給他五十日嗎?
張耳戰戰兢兢的等待着,可也奇怪,陳餘一直停在柏人不動,常山軍丟棄邯鄲後代軍也未入城佔領,而是在邯鄲城北紮營後也不動了。
張耳畢竟也是策士出身,想了一下就明白,趙代兩軍,大約是要先禮後兵了,肯定很快就有人要來襄國遊說,逼迫自己主動去國流亡。
果然,代軍佔據邯鄲後第二日就有斥侯報稱邯鄲出了一個千人隊,大張旗鼓的往襄國而來。三日後,一支打着代軍旗號的隊伍就抵達了襄國南門外,並派出一個使者傳話,代相蒯徹於城外五百步處設蓆棚恭候常山王。
一隊常山軍護持使者出城後回來稟報,蓆棚下只有代相和書童兩人,代軍的千人隊退在蓆棚百步之外列陣。
張耳要是立即出重兵突殺,蒯徹也未必會死。蓆棚距城五百步,這邊一出大軍那邊看到還有不跑的?就算沒來得及跑掉把蒯徹抓了或是殺了,張耳也就算把代國真正得罪慘了,常山國必滅,張耳也必無活路。而且這樣一來,常山王無禮的惡名也就傳出去了。就算張耳國滅時不死,也沒有哪個諸侯會收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