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張牌》是長篇小說《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靈感在某種程度上來自羅伯特·勃朗寧的敘事詩《去黑暗塔的羅蘭少爺歸來》(其實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亞劇作《李爾王》的影響)。
《黑暗塔》的第一部《槍俠》,交代了羅蘭作爲一個“轉換”了的世界的最後一名槍俠,最後逮住了那個黑衣人……一個他追蹤了很久的巫師——至於多久我們不得而知。這黑衣人原來是一個名叫沃特的傢伙,他謊稱在昔日的世界轉換之前曾與羅蘭的父親有過交情。
其實,羅蘭的目的不在這半人半巫的傢伙身上,他關注的是黑暗塔,而這黑衣人——更確切說來,黑衣人知道的事——是他通向那個神祕之境的第一道坎兒。
羅蘭?說實在的,誰是羅蘭?他那個世界在“轉換”之前是什麼樣兒?黑暗塔又是怎麼回事?爲什麼他要去尋究這些祕密?我們對此只能得到一些零落殘缺的答案。羅蘭是一個槍俠,有如武士一類的人物,對於他那個“轉換”的世界,他是那種被指爲想保持自己記憶中“充滿愛與光明”的世界的那類槍俠中的一個,他想保持這種記憶中的狀態使之靳固不移。
我們知道,羅蘭發現他的母親成了馬藤的情人後,被迫經受了成爲一個男子漢的最初考驗。馬藤是比沃特更有法道的巫師(羅蘭的父親並不知道沃特是馬藤的同盟者);我們知道馬藤是有計劃地讓羅蘭去發現,並且期待着羅蘭失敗後被“送往西部”,我們知道羅蘭在考驗中獲得了勝利。
我們還知道什麼?槍俠的世界並非和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同。好在那些人工製品,諸如油泵,或是某些歌曲(譬如“嗨,裘德”,或者是那些以“豆子,豆子,音樂的果實……”開頭的打油詩)都有幸得以留存下來,還有那些古怪的習俗和禮儀,古怪得就像出自我們自己對美國西部浪漫化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