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紅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路上,攝影師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開始幫他物色新戲,“趙導如果栽培他,手裏沒有合適的本子,是爲他現寫一個,還是用現成的?”
趙袁逸是想爲他量身打造的,尤其好友圈裏,也有現成的金牌編劇。不過這些還在籌劃中,只說了自己的想法:“以防他被水深的合同坑壞了,我得先給他開個工作室。”
“其實趙導今天過去認認人,他們知道這個少年是您的人了,就算後續再生出許多歪心思,也不敢動您的人。”攝影師道。
這個圈子,不需要自己細說,大家彼此心知肚明。京圈、滬圈、西北圈……各自形成體系了,互相提攜照應,輕易不會去得罪哪個圈子裏德高望重、有實力的大佬,哪怕見錢眼開。
“你覺得低成本網劇怎麼樣?讓他試試水,就當磨練磨練演技了。到時候我手把手教他,不怕他榆木腦袋。”趙袁逸嘴上這麼說,心下還沒算決定。其實也可以直接拍電影,找幾個當紅的演二番,只是那樣試錯成本太高了。
攝影師朋友顯然比他很大膽,“不如直接上大熒幕,往主旋律上整。你之前的片子,好幾部男女主都是剛從戲劇學院畢業的學生,不是一樣演的很好嗎?”
就是因爲趙袁逸的片子,票房和口碑兼具,又有藝術性、又有商業價值,被人稱作‘趙導選角兒的眼光毒辣,參演他影片的主角的起點,是別人的終點’。
“他們是科班出身,到底有些經驗,除非讀書讀傻了的人,不會融會貫通,演什麼都程序化,絕症了。”趙袁逸不迷信科班,也不排斥科班。在他眼裏,編劇也好、匠人也好,受過專業訓練,能更規範一些。
“野路子也好,有靈性、好栽培。就怕碰見榆木腦袋,花費我時間不說,還影響我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