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在城有點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晚霞那柔和而絢麗的餘暉透過窗戶,輕輕地灑在會議室的會議桌上,賈曉臻正襟危坐於馬建國總經理和毛副主任對面,神色凝重地向他們進行階段性工作彙報。
馬建國總經理目光專注而深邃,率先打破了令人略顯沉悶的沉默:“曉臻啊,咱們這個斑馬片病毒的情況,你先給我們說說它主要在哪些地方出現過?”
賈曉臻微微挺直了身子,清了清嗓子,沉穩有力地回答:“馬總,這斑馬片病毒最早在 20 世紀 90 年代於墨西哥東北部城市薩爾提略被發現,之後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皮爾索爾和格蘭德河流域最早被鑑定。目前,它主要分佈在美國的西南部各州,像得克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科羅拉多州、堪薩斯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還有加拿大的阿爾伯達、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區,像危地馬拉、洪都拉斯等,甚至在新西蘭也有出現。近年來,在歐洲的芬蘭、挪威、瑞典等地的番茄、辣椒和胡蘿蔔上也檢測到了該病的病原菌。”
毛副主任微微皺了皺眉,接着提問:“那這病毒對農作物有啥危害啊?症狀表現是怎樣的?”
賈曉臻在心中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有條不紊地說道:“毛副主任,這病害對馬鈴薯植株危害嚴重,能在植株各個部位表現症狀。上部葉片及生長點會變紫,葉片變小,基部向上捲曲,節間縮短,腋芽腫脹,塊莖變長,嚴重的時候植株會死亡。我們做過室內人工接種試驗,病菌侵染 21 天之後,馬鈴薯就能表現出症狀。因爲維管束組織壞死,感病馬鈴薯塊莖縱切面會有環狀的黑色斑點,橫切面能看到輻射狀褐色壞死線條,就像斑馬條紋一樣,這病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而且薯片油炸後症狀更明顯,薯條油炸後容易斷裂。”
馬建國總經理輕輕點了點頭,又問道:“那這病的病原是啥?怎麼傳播的呢?”
賈曉臻眼神堅定而明亮,詳細地闡述道:“馬總,目前普遍認爲難培養細菌 —— 茄科植物韌皮部桿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與該病害的發生有密切聯繫。這種病菌是由馬鈴薯木蝨(potato psyllid,bactericera cockerelli (Sulc))傳播的。在發生規律方面,它能通過馬鈴薯種薯和嫁接傳播,田間的傳播介體除了馬鈴薯木蝨,還有胡蘿蔔木蝨(Trioza apicalis Forster)。帶菌種薯在病菌的生活史中起着重要作用,爲馬鈴薯木蝨在田間傳病提供了菌源。我們室內試驗發現,自然條件下從感病馬鈴薯上獲得病菌的馬鈴薯木蝨能把病菌傳播到番茄植株上。嫁接傳播試驗也表明,用感病的馬鈴薯做接穗,嫁接到健康的馬鈴薯和番茄植株上,就會導致病害傳播。在國際貿易及種質交流中,帶菌種薯的遠距離運輸,爲該病害的遠距離傳播創造了可能。而且病害症狀的表現受溫度、光照強度、土壤溼度和田間管理等條件影響較大。”
毛副主任沉思片刻後問道:“那在檢測方面,我們有哪些方法呢?”